中国对欧盟发出了对等反制!反制后,欧盟高端医疗器械企业(西门子、飞利浦)进入中国政府采购市场难度增加,相反国产医疗器械企业迎来发展机遇!财政部一纸通知直接刷屏:政府采购的医疗器械里,欧盟货占比不能过半。这刀砍得又准又狠——西门子、飞利浦们一夜丢了入场券,但在华设厂的欧资企业还能喘口气,政策留的活口明明白白。 中国为啥要这么做呢?事情还得从6 月 20 日的欧盟政策调整说起。当时欧盟突然宣布封杀中国医械企业投标 500 万欧元以上的公共采购项目,连谈判余地都没给。 商务部跟欧方磨了半天嘴皮子,欧盟中国商会急得团团转,可欧方就是装聋作哑。被逼到这份上,中方反制自然干脆利落 —— 你搞保护主义?行,那就按规矩来,咱们对等反制。这不是咱主动挑事,而是欧盟先把贸易公平的桌子掀了,咱们总得把场子找回来。 刚进7 月,商务部就在这次超 4500 万元的医疗器械单子上下了手,欧盟企业直接被划了红线 —— 想参与政府采购?可以,但欧盟货占比不能超过一半。这道坎儿一设,西门子、飞利浦这些常年吃中国市场饭的企业,等于一夜之间丢了大额订单的入场券。 要知道,西门子的影像设备、飞利浦的超声仪器常占大头,一向都是以前政府采购大单里的抢手货,可现在他们却几乎全靠上海生产线的本地化生产才能接着投标,这政策细节就是在告诉欧盟:咱反制的是搞保护主义的企业,不是一竿子打翻所有合作。你要是真心在华做生意,咱留着口子;你要是跟着搞政治操弄,那就别怪市场不待见。 进口医疗设备的迅速萎靡,可就给了国产医械企业机会。这几年迈瑞、联影这些本土品牌本就势头正猛。2023 年国产医学影像设备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经涨到 35% 左右,像联影的 PET-CT、迈瑞的监护仪,在三甲医院的装机量年年涨。 现在欧盟企业受限,国产货在政府采购里的空间一下被撑开了。以前一个 5000 万的医院设备采购项目,可能 60% 预算都给进口设备,现在按新规,欧盟品牌最多占 2500 万,剩下的 2500 万就得看国产企业的本事。这不是硬推国产,而是市场规则变了,谁有实力谁就能拿单子。 有人可能觉得,反制会不会影响医疗技术合作?恰恰相反,政策里给在华设厂的欧企留活路,本身就是释放合作信号。飞利浦在苏州有生产基地,西门子在上海有研发中心,这些企业照样能参与采购,说明咱要的不是隔绝,而是公平。 欧盟之前搞封杀,本质是拿贸易当武器,咱反制是为了捍卫市场规则。你看,2024 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口额还是增长的,只是增长的部分更多流向了合规合作的企业,这叫 “规则之内留空间,规则之外不迁就”。 说到底,这事儿就是贸易场上的 “以牙还牙”。欧盟先破坏公平竞争原则,咱就得让他们知道,中国市场不是想拿捏就拿捏的。 而且现在国产医械的技术跟上来了,像联影的 7T 磁共振、迈瑞的高端彩超,性能不比进口货差,价格还更实惠。政府采购门槛一调,本质是让市场回归实力说话的逻辑 —— 你欧盟企业要是想接着赚中国的钱,要么把生产线搬过来搞本地化,要么就拿出真本事竞争,靠搞保护主义那套,在咱们这儿行不通。 这场反制看着是砍向欧盟企业,实则是给国产医械铺了条正道。以前进口设备在政府采购里占比高,多少有点 “技术垄断” 的因素,现在规则一改,本土企业有了更多公平比拼的机会。就像前几年新能源汽车那样,一开始进口车占主导,后来国产技术起来了,市场自然就变了。 医械领域也是这个道理,当迈瑞、联影们能造出跟西门子、飞利浦同水平的设备,价格还更亲民,政府采购没理由不选性价比高的。这不是保护主义,而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欧盟企业要是想不通这点,以后丢的可能就不止是大单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中国对欧盟发出了对等反制!反制后,欧盟高端医疗器械企业(西门子、飞利浦)进入中国
竹风吟月
2025-07-07 12:14:22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