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3月,老蒋派何成浚到贵阳,向贵州主席兼二十五军军长王家烈明确提出,任选

提莫说热点 2025-07-08 00:45:36

1935年3月,老蒋派何成浚到贵阳,向贵州主席兼二十五军军长王家烈明确提出,任选主席就必须让出军长,任军长则必须让出主席。可就是这个举动,让老蒋直接料定这是一颗软柿子。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5年3月的贵阳,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紧张。蒋介石的特使何成浚带着一份“二选一”的通牒走进贵州省主席办公室,对面坐着的是人称“贵州王”的王家烈。 老蒋的条件直白得近乎羞辱,要么留任省主席交出军权,要么保住二十五军军长职位让出省政大权。 这种赤裸裸的肢解式命令,背后藏着民国政治最残酷的生存法则,当中央军开进贵阳那一刻,王家烈的命运早已写好了结局。 王家烈不是没嗅到危险,半年前薛岳带着十万中央军入黔“追剿红军”,队伍却直奔贵阳城防。黔军士兵看着中央军顿顿大米白面,自己连糙米都吃不饱,成连成营地翻墙投奔薛岳。 蒋介石玩的是阳谋,他早摸透了这位“贵州王”的软肋,王家烈名义上掌控贵州,实际内部被桐梓系军阀分化,外有广西李宗仁虎视眈眈,财政更是穷得叮当响。 贵州全年税收才700万银元,养兵就要吃掉500万,红军过境后黔军残部连草鞋都穿不起。 老蒋这手“二选一”根本是道送命题,选省主席就是光杆司令,选军长等于自断粮饷。 可王家烈没得选,他手下两个师长何知重、柏辉章早被蒋介石用五万大洋收买,士兵们被煽动天天堵在军部门口喊“发饷”。更绝的是老蒋的“空饷计”,嘴上答应每月拨十万伙食费,实际分文不给,还勒令黔军分散驻扎不许整编。 这就像饿着肚子的人眼前吊块肥肉,看得见够不着,活活把人逼疯。王家烈后来苦笑说中央军对贵州人“比帝国主义对殖民地还不如”,这话透着血淋淋的领悟,在权力游戏里,失势者连讨价还价的资格都没有。 蒋介石敢这么明目张胆下手,吃准了王家烈军阀集团的致命伤。他老婆万淑芬倒是精明,跑去跟两广军阀签《三省互助条约》想卖烟土换枪炮,结果反被蒋介石抓住“勾结地方势力”的把柄。 更讽刺的是,当王家烈第四次递交辞呈时,老蒋居然让张学良开着飞机带他“兜风”,飞机一起飞就直接押往武汉。 人还在天上,贵阳的虎峰别墅就被特务抄了家,三万大洋路费还没捂热,黔军番号已经改成中央军。这套组合拳打得王家烈措手不及,军阀混战二十年,没见过这么“文明”的抢劫。 回头看这场权力交割,蒋介石的手段堪称民国版“温水煮青蛙”。先让薛岳占贵阳断财源,再收买嫡系制造内乱,最后用“体面退休”的幌子连根拔起。 比起龙云、刘湘这些硬骨头,王家烈确实像颗软柿子,他没李宗仁的政治头脑,缺阎锡山的经营手腕,连夫人干政都弄巧成拙。 但换个角度想,贵州贫瘠山地养不起强兵,桐梓系内斗又消耗元气,换谁坐在王家烈的位置上,恐怕都难逃兔死狗烹的结局。 历史最耐人寻味的是后续,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时,这个被老蒋坑惨的“贵州王”却选择留下。他卖掉豪宅支援新中国建设,晚年当上西南军政委员,还常念叨“当初和红军拼什么命”。 或许在王家烈心里,1935年那场“二选一”的羞辱,早让他看透了民国政权的本质,所谓中央与地方,不过是豺狼与猎物的关系。当老虎露出獠牙时,柿子再软也会留下苦涩的种子。 信息来源: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解放军出版社 贵州省档案馆藏《王家烈回忆录手稿》

0 阅读:81

猜你喜欢

提莫说热点

提莫说热点

提莫说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