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史铁生脑溢血,妻子陈希米说:“让他走吧。”这句平静的话语,为一代

像素画舫 2025-07-08 16:43:07

2010年,史铁生脑溢血,妻子陈希米说:“让他走吧。” 这句平静的话语,为一代文豪的人生画上了句点,也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回溯到1969年,十八岁的史铁生怀揣希望,响应国家号召前往陕北农村。他那时意气风发,在清华附中读书时成绩优异,体育更是突出,是同学眼中的佼佼者。命运的转折点悄然来临,他隐瞒着先天性脊柱裂,在艰苦的农村生活中,一场大病夺走了他的行走能力。二十一岁,他的人生被按下了暂停键,从此与轮椅相伴。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绝望、愤怒、羞愧如同潮水般涌来,他曾数次想要放弃生命。是母亲的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人生最黑暗的时刻。母亲的悉心照料,无怨无悔的付出,让他体会到人间最纯粹的情感。即便他将怒气发泄在母亲身上,她也只是默默承受,用温柔的话语鼓励他,陪伴他走过人生低谷。

在北京的地坛公园,他找到了慰藉。那里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他常常独自一人坐在轮椅上,静静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他观察着公园里的人们,从练太极拳的老人到醉醺醺的酒徒,他开始思考生命的真谛,开始和解于命运的安排。

这段沉淀的时光,孕育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将病痛、思考、以及母亲的爱都融入笔端,1979年,他的处女作《爱情的命运》发表,这篇文章也让他与一位名叫陈希米的女子结缘。陈希米,一位性格开朗的数学系毕业生,被他的文字深深打动,两人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书信往来。

1989年,他们终于相见,并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没有盛大的婚礼,只有彼此的承诺。此后,陈希米一直陪伴在史铁生身边,悉心照料,支持他的创作,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使史铁生后来患上尿毒症,每周三次的透析治疗也未能阻挡他的创作热情,他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完成了一部部经典作品,其中《病隙碎笔》更是获得了鲁迅文学奖。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选择平静地离开。他曾说过:“生命需要尊严”,陈希米尊重他的选择,理解他的愿望。他留下了器官捐赠的遗愿,他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2010年12月30日,他离开了人世,四天后是他六十岁的生日,他最终去了他一直想去的地方——德国。陈希米带着他的骨灰,踏上了前往德国的列车。

0 阅读:3
像素画舫

像素画舫

像素画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