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银行内部查账时,竟发现周总理账户,在30年前存了1.2万英镑,加

鸿轩说 2025-07-09 14:57:05

1997年,中国银行内部查账时,竟发现周总理账户,在30年前存了1.2万英镑,加上多年的利息,这笔存款竟然高达46.7万!

这笔巨款的发现,如同开启了一扇通往半个世纪前伦敦的时光之门。1940年,纳粹的空袭笼罩着英国,一位名叫多利的英国姑娘在动荡中加入了中国银行伦敦分行,负责为中国海员发放工资。她目睹了海员们挥霍无度的景象,也读到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报道,于是萌生了帮助祖国的想法。

多利开始劝说海员们捐献部分薪水支援抗战,并主动承担汇款手续。四年里,她帮助募集了大量资金。1944年寒冬,一个社会组织在银行设立了募捐箱,多利发现负责人贪污捐款,她挺身而出,保护了这笔宝贵的资金。 这期间,她结识了中国银行职员刘本昆,两人情投意合,步入婚姻殿堂,多利改名为刘道蕊,表达了她对中国的深厚感情。

新中国成立后,刘本昆夫妇怀揣着建设祖国的热情,毅然放弃了优渥的生活,回到祖国。1967年,他们变卖了伦敦的房产,将全部积蓄——1.2万英镑,汇给了国务院,作为对国家建设的无私奉献。 这笔钱在特殊时期悄然无声地存入了周总理的账户,最终因种种原因,沉寂了三十年。

回国后的生活并不容易,刘本昆从基层做起,刘道蕊也因为外国人的身份屡受限制。他们住在狭小的宿舍里,过着简朴的生活,却始终保持着对祖国的赤诚之心。1986年,刘道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新中国的热爱。

1997年,这笔尘封已久的款项终于重见天日,已增值到数十万元人民币。当银行工作人员找到两位老人时,他们却坚决拒绝退款,表示这笔钱早已属于国家,应该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刘本昆躺在病床上,虚弱地说:“周总理从不占公家便宜,我们也没资格拿回这笔钱。”

这番话,与周总理“三不沾”的清廉作风,以及他去世后不留遗产、甚至骨灰盒都极其简朴的事迹,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刘本昆夫妇将退款捐献给西部教育事业,在宁夏兴建了两所希望小学,刘道蕊临终前还将积攒的党费交给组织。

从伦敦战火中的爱心捐款,到三十年后的坚定选择,刘本昆夫妇的故事,与周总理的清廉高尚,共同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爱国赞歌。他们的选择,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诠释了对国家、对人民最真挚的爱。

0 阅读:105

猜你喜欢

鸿轩说

鸿轩说

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