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难了!”6月25日一个快60岁的农民工,骑了两个多小时自行车,满头大汗地走进

青一说 2025-07-09 15:59:07

“太难了!”6月25日一个快60岁的农民工,骑了两个多小时自行车,满头大汗地走进北京图书大厦。他不是来买书的,因为口袋里没几个钱,他只是想看看书,吹吹空调。这个人叫刘诗利,来自河南濮阳的一个小村庄。   据大河报·豫视频6月25日报道,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在书店里待了6个小时,准备离开时却意外收获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作家陈行甲正在一楼办新书分享会,工作人员发现了站在旁边的刘诗利,听说他爱读书,就带他到陈行甲面前。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没想到。不仅签名送了他两本书,还主动拥抱了这位衣着朴素的农民工。刘诗利满脸过意不去,陈行甲却说:“你是我的书写生涯得到的最高褒奖。”   视频传到网上后,无数人被刘诗利脸上那种沧桑又真诚的笑容打动了。有人说他的脸像罗中立的名画《父亲》,那是一张典型的中国农民的脸。   麦收一结束,刘诗利就来北京找活儿了。在马驹桥劳务市场,他搬钢筋、打混凝土,从早上7点干到晚上9点,一天能挣两三百块。   没活儿的时候,他就骑车去图书大厦。30公里的路,骑车要两个多小时。北京的夏天热得要命,他一路汗流浃背,但一进书店就凉快了。   他爱看农业和电工技术方面的书。在他看来,读书能让自己懂得更多,观念和认识都能提高。虽然买不起书,但在书店里翻翻看看,也是一种享受。   走红这事儿,家里人比他知道得还早。堂弟打电话告诉他视频火了,媳妇也来电话了。他还担心自己形象不好看,家里人嫌丢人,结果媳妇说挺好的,家里人都很高兴。   陈行甲在赠书上写了两句话,一句是“我们一起过热爱的一生”,另一句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刘诗利把这两本书一直带在身上,像宝贝一样。

有人可能会问,一个快60岁的农民工,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但刘诗利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精神世界的富足,有时候比物质更重要。

刘诗利说,陈行甲很温和,不摆架子。其实真正不摆架子的,是他自己。一个在工地上搬钢筋的人,却能在书海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网友热评:“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60岁还在打零工,却依然热爱学习,比那些啃老的强一百倍!”   如果是你,遇到像刘诗利这样热爱读书的农民工,你会怎么做?送书、请吃饭,还是默默支持?” 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0 阅读:23
青一说

青一说

春阴酿雨初放晴,疏柳残烟青一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