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买包烟”,公安递过钱,眼睛却盯着对方的手,报纸边缘折得整整齐齐,翻页时一

墨竹听风语并 2025-07-10 12:35:46

“老板,买包烟”,公安递过钱,眼睛却盯着对方的手,报纸边缘折得整整齐齐,翻页时一丝不苟,这人,绝对有问题。[大侦探皮卡丘] 1950年的成都总府路,一家新开的烟馆门口挂着蓝布帘子,路过的行人不会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铺面里面很不寻常。 便衣民警老周每天都要在这条街上转悠,4月12日那天,他发现烟馆老板周洪生看报纸的姿势有些特别,双手端着报纸就像端枪一样,腰板挺得笔直。 刚解放不久的成都,到处都有国民党残余势力潜伏,公安部门早就接到通知,要特别留意那些举止异常的生意人。 连续三天的观察让老周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这个烟馆老板不仅坐姿标准得像军校教官,连走路的步伐都透着军人的味道。 公安局很快派出便衣队员对烟馆进行24小时监控,他们装扮成茶客、搬运工、过路商贩,轮流在附近蹲守,这一守,就是整整72个小时。 每天下午三点,总有个戴眼镜的长衫男子来买”哈德门“香烟,他从不挑拣,也不讲价,付钱时总是把钞票卷得很紧。 奇怪的是,每当傍晚快打烊时,周洪生都会关上铺子门一个小时,透过门缝,能看到里面微弱的灯光在闪动。 便衣队员发现,周洪生处理废报纸的方式也很特别。 别人随手一团扔掉,他却总是叠成特定的形状,有时是三角形,有时是长条状。 4月15日,公安人员决定收网,他们以例行检查为名进入烟馆,在柜台后面的暗格里搜出了一份手绘地图。 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成都市的防空火力分布点,右上角还盖着”绝密“的红章。 周洪生当场被控制,他的真实身份是国民党保密局”蓉站“少校组长,曾在胡宗南部队服役多年。 1949年12月成都解放前夕,周洪生接到上级密令,以商养谍,长期潜伏。 他选择开烟馆,是因为这里”三教九流混杂,便于接头又不引人注目“。 这个老特务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改不掉的军人习惯会成为致命破绽。 那个每天卖烟的眼镜男子,是周洪生的上线联络员,他们用钞票传递情报,将密写的纸条卷在钱里递出。 那些被折成特定形状的废报纸,实际上是军统发明的”报纸密码“,不同的折痕代表不同等级的情报。 公安人员在烟馆里还发现了更多秘密,看似普通的煤油灯座是空心的,里面藏着微型照相机,算盘的珠子被掏空后,装的是氰化钾毒丸。 周洪生交代,他每天傍晚关门的那一个小时,实际上是在用密写药水在香烟盒上记录情报。 内容包括解放军部队动向、政府机关布局、甚至是菜市场的物价变化。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较量,在那个特殊年代新政权刚刚建立,旧势力尚未完全清除,双方在暗中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案件破获后,公安部门从中总结出许多反特经验。 如何识别军统特务的行为特征,如何破译各种密码,如何追踪秘密联络网络,这些经验后来被编入公安教材,成为培训新干部的重要内容。 周洪生被判处死刑,其他涉案人员也都受到了相应处罚,这个案子在当时影响很大,成为成都公安部门的经典案例。 总府路早已看不到烟馆的痕迹,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但在成都市公安局的陈列室里,依然保存着从那个烟馆里缴获的密写工具和那份手绘地图。 从一个异常的看报姿势到一个特务网络的覆灭,这个案子展现了早期公安工作的细致和专业。 这是一个新政权如何在复杂的斗争中站稳脚跟,为后来的和平建设奠定基础。 信源: 《成都公安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成都市公安局官方历史沿革 《西南剿匪档案汇编》 K0701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墨竹听风语并

墨竹听风语并

墨竹听风语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