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五年定存利率滑落到1.3%,十年累计收益不过14%;当住房与商铺投资从"稳赚不赔"变为"负收益风险";当小店创业的失败率高过90%——大众的投资选项正在前所未有的收窄。此时,被许多人视为"赌场"的股市,反而成了少数可触达的价值洼地。 市场从不缺机会,缺的是穿透偏见的眼光。有人总把股市等同于追涨杀跌的投机场,却看不见红利ETF背后,是一篮子高股息企业的持续分红能力;看不见蓝筹股ETF承载的,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成长韧性。这些指数化投资工具,本质是让普通人用极低门槛分享优质企业的增长红利:就像持有一片果林的股份,不必费心挑选单棵果树,只需耐心等待年轮生长带来的价值增厚。 十年翻倍,这个看似激进的目标,放在优质指数上却有着极高的确定性。回溯历史,A股主流蓝筹指数过去二十年的年化收益约8%-10%,美股标普500指数长期年化回报接近10%——复利的魔法从未失效,只是需要时间发酵。当多数人还在为定存的微薄利息精打细算时,少数先行布局者已在指数的波动中悄然积累筹码。 投资的规律往往如此:少数人先看懂逻辑,在质疑声中布局;多数人后知后觉,在狂欢时跟风。当大众终于看到指数翻倍的现实,蜂拥而入时,早已错过了最从容的上车时机。如今的股市偏见,恰是理性投资者的机会窗口——与其在收窄的选项里焦虑,不如放下对市场的固有认知,用指数化投资拥抱时间的复利。毕竟,在当下的投资生态里,能让普通人大概率实现资产翻倍的路径,已不多见了。
为什么投资十几年,我还没有亏过钱昨天说,按数学原理,股市中获取“复利”最重要的一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