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如何迫使民众过度消费,透支未来的?其实,这是一张精心编织的百年制度巨网,最

任尔东西南北风 2025-07-11 13:26:14

美国是如何迫使民众过度消费,透支未来的?其实,这是一张精心编织的百年制度巨网,最终把生命切成碎片,用以分期购买生存权,就像购买赎罪券。 本来没想写这个话题,但在B乎上看到一个高赞却非常奇葩的说法,初看貌似很有道理,再看就是“殖”入骨髓,“跪”成习惯,“贱”出境界。 他说从中美几次贸易冲突可以得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美帝所谓“霸权”, 既非航母,也非美元,而是美国庞大得如同黑洞般的消费市场,占据全球总消费最大额,是全球制造业最大买家。 这也是美国变成现在唯一的超级大国的真正秘密:让老百姓富,让老百姓大胆消费,让全世界为美国老百姓创造幸福生活。高收入→高消费→高需求→全球资源流入→再吸收利润与人才。“美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到了,仁者天下。” 其逻辑就是消费主义神话,越花越有钱。都5202了,这种美国IP竟然还能忽悠这么多人,而且还是在中美民生大对账之后,只能说祛魅美国依旧任重道远。其实,只要问他两个问题,就会立马显出原形:一是美国人的钱从哪来?二是美国人为什么敢于消费? 近几年,有些人一直在抱怨被困在算法里,其实真正悲惨的是被困在制度里。1925年,一台福特T型汽车大概260美元,工人日薪5美元,仅需工作52天就能购买一台福特T型汽车。 现在,即便是较为便宜的福特烈马荒地版,美国工人也需要工作330天才能全款购买。这说明工人劳动所得越来越少。当资本狂欢时,工资永远在守灵。 其实,双休制度就是福特首创和实施的,始于1926年9月,每周工作时间从60小时压缩至40小时。但初衷并非资本家心地善良,而是为了创造消费档期,配合商业广告将周末改造成消费狂欢场。 2024年,全球广告支出约1.08万亿美元,美国广告支出4200多亿美元,占比全球近40%,目的就是将商品符号转化为身份载体。 1920年代,“好彩香烟自由火炬”,烟草公司将吸烟建构为“自由火炬”,把女性吸烟行为包装为“女性解放”象征。诱导女性通过消费烟草获取“现代独立女性”身份标签,导致女性吸烟率十年内飙升10%。 好莱坞电影更是将奢侈品与“成功人生”深度绑定,营造“奢侈品=社会身份凭证”。在《蒂凡尼的早餐》中,赫本饰演的霍莉每天在蒂凡尼橱窗前徘徊,将廉价早餐幻想为“上流社会仪式”。 好莱坞还将情感载体奢侈品化,打造“奢侈品=人生里程碑”公式。《泰坦尼克号》蓝宝石项链“海洋之心”,串起露丝从贵族枷锁到自由灵魂的蜕变,珠宝成为“真爱永恒”与“阶层背叛”的双重隐喻。 通过中美大对账,我们发现在美国政府税收中,企业税仅占9%,个税占比高达55%,再加上社保税(医疗保险等)占比31%,美国86%的税收是个人创造的。 最近通过的“大而美”法案,更是赤裸裸劫贫济富,将企业税从35%固化至20%,遗产税免征额提高到1500万美元,保障富豪财富代际传递,却对海外汇款征收1%的联邦税,对移民家庭薅羊毛,变相掠夺底层跨境生存资金。 法律允许带小费岗位的时薪降低至2.13美元,迫使服务员依赖顾客打赏生存,帮助资本转嫁人力成本。小费制度可能是所有制度中最恶心的,把劳资矛盾转化为顾客与消费者之间的道德博弈,让美国民众互咬。 美债和关税就不细说了,比如对国产三蹦子征收478%的反倾销税,导致车价从4000飙至1.2万美元,连广告都走奢侈品路线。制造关税恐慌,迫使消费者提前购买和囤货,让美国民众抢着带上债务镣铐。 其实,普通美国人的一生,基本是出门就掉坑里了,以至于大多数人都活在平静的绝望中。所谓“消费自由”,不过是把明天的生命时间典当给今天的物欲而已,焚林而猎,竭泽而渔。 去年民生大对账时,美国老铁就给大伙贡献了一堆脑洞大开的消费词汇:全款买菜、母婴接触费、卖血读书、卖血纳税、人类制品、一日一食、怀孕开除、付费坐牢、一生学贷、无薪产假、精神痛苦费、当兵交房租…… 一旦没能顶住这些消费支出,宣布破产,没车没房没工作,就会沦为流浪汉,且再无翻身机会。因为你的剩余价值已被榨干,资本不养废人。所以,资本家在招聘时,就会把流浪汉排除在外。 找工作必须登记住所、银行卡、联系电话等,但这些东西早在破产清算时就被注消了。没车→没工作→没住处→流浪汉→主的怀抱。流浪汉平均存活时间大概4年。 不客气的说,资本正在通过消费把美国民众变成:恶鬼、穷鬼、饿鬼、赌鬼、酒鬼、毒鬼……敲骨吸髓,直到最后变成死鬼。在无尽的债务轮回里,消费主义早把美国变成了精致的债务牢笼。 这里没有美国梦,只有永远还不完的明天!

0 阅读:6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尔东西南北风

金鱼记忆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