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到脱水,爱情最大的虚妄是追求完美

知韫悦读书智慧 2025-07-11 15:10:56
已经很久没有读到能让我泪流不止的作品了。大晚上读《窄门》哭到崩溃,第二天起来眼睛还是肿的。 . 《背德者》《窄门》《田园交响曲》,纪德的 “爱情三部曲” ,三个层层递进的悲剧,一次次撞碎我那点单薄的爱情观。 . 尤其是让我哭了近一小时的《窄门》,情感上的震撼丝毫不输《罗密欧与朱丽叶》,若论爱情的精神高度,甚至有过之而不无及。 . 主人公杰罗姆与表姐阿莉莎自幼青梅竹马,家庭变故让两人在彼此的怜悯里生出依恋,情愫渐生。他们都想成为对方眼中 “越来越好的人”,那份单纯的美好不断升华,几乎要漫成信仰。 . 可阿莉莎见过母亲的出轨,目睹妹妹嫁给不爱的人,她对人生充满了恐惧,她怕自己的爱情,会在答应杰罗姆求婚的那一刻突然变质,她渴求的是永恒的幸福。 . 于是她把自己活成了苦修者,沉溺在爱而不得的炽热里,用书信维系着柏拉图式的爱恋,却始终不敢触碰真实的幸福。 . “我在你身边就肝肠寸断,离开你又痛不欲生。” . 这或许是爱情里最苦涩的悖论:得到即意味着失去,为了永远不失,我宁愿选择永不拥有。阿莉莎的情感洁癖,为自己筑起了一道密不透风的结界,连光都照不进来。 . 让我彻底崩溃的,是阿莉莎死后留给杰罗姆的日记。那些字迹里藏着她翻涌的痛苦、绕不开的忧伤,还有撕扯般的矛盾——明明心里燃着火山,却偏要用冰雪浇灭,把自我毁灭当作 “拯救对方” 的祭品。 . 我哭的不仅仅是揪心的爱而不得,更心疼的是他们始终看不清爱情。他们爱的,不过是自己幻想里的 “完美影子”。真正的悲剧从不是命运捉弄,而是完美主义的执念,是理想化的虚妄,是对失去的恐惧,是终究学不会接纳平庸与变化。 . 阿莉莎最终通过死亡获得了“完美的快乐”,她期望带给杰罗姆的拯救,是他的终身不娶。 . 对纪德的偏爱,其实从《地粮・新粮》与《如果种子不死》就开始了。他的文字里有种近乎虔诚的真诚,坦诚得像剥去了所有伪装,让我能看见他灵魂最赤裸的模样——带着温度,带着褶皱,却毫无遮掩。 . 或许这就是他想告诉我们的:做真实的自己,不背德,不虚妄,不纠缠过去,不畏惧将来,认真感受当下的每一分幸福——这才是爱的本来模样。

0 阅读:0
知韫悦读书智慧

知韫悦读书智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