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或许就是这一刻开始崛起!
当年欧美联合设计,搞所谓环保给中国下套,希望耗死中国,哪曾想到,中国新能源这条路走通了,还越走越顺,等核聚变商业化后,那就几乎无敌。
当年他们工业革命时把伦敦搞成 “雾都”、把莱茵河变成 “毒河”,那会儿咋不提环保,偏等中国成了 “世界工厂”,钢铁、水泥、化工这些高耗能产业撑起半壁江山,突然跳出来喊 “碳中和”“碳关税”,明摆着是想用环保枷锁捆住中国发展的手脚。
中国当时 70% 的电靠煤烧,制造业成本里能源占大头,真按他们定的规矩来,要么被迫关停工厂丢饭碗,要么花天价买他们的 “环保技术” 当冤大头,怎么看都是死局。
可他们算错了中国的狠劲和眼光,我们没跟他们扯嘴皮子,直接把新能源当成破局的尖刀。
光伏产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早年欧美垄断技术,一块多晶硅板卖上万块,中国企业硬生生从沙子提纯开始啃,现在全球前 10 大光伏企业中国占了 7 家,成本压到每瓦 0.15 美元,是欧美企业的三分之一。
德国搞 “能源转型”,结果 80% 的光伏组件得从中国进口,自己的老牌企业 Q-Cells 早就被咱收购了。
电动车领域更打脸,欧美靠着特斯拉和百年车企的名头想垄断市场,中国车企憋着劲搞电池技术。
现在欧洲街头跑的电动车,每 4 辆就有 1 辆是中国品牌,比亚迪在德国建厂,订单排到了 2026 年,把大众、宝马急得天天向欧盟哭着要 “贸易保护”。
这还不算完,中国把新能源的全产业链都攥在了手里,从澳大利亚的锂矿开采到江西的锂盐加工,从正极材料到隔膜、电解液,每个环节中国企业都占着全球 50% 以上的份额。
欧美想搞 “去中国化”,结果自己建个电池厂,光原材料运输成本就比中国高 30%,美国的福特汽车想不用中国电池,结果新车续航砍了 150 公里,价格还涨了 3 万美元,消费者根本不买账。
现在轮到核聚变这张王牌了,合肥的 “人造太阳” EAST 装置,已经实现了 1.2 亿摄氏度持续 403 秒运行,这个纪录比美国的 SPARC 装置高了 3 倍还多,意味着离商业化又近了一步。
一旦核聚变发电成功,燃料用的是海水里的氘和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发电成本能降到现在火电的十分之一,到时候什么石油美元、天然气卡脖子,全成了笑话。
说到底,欧美想用环保给中国下套,结果反倒帮中国完成了产业升级的 “渡劫”。
等核聚变这步棋走完,中国在能源领域的优势将是碾压级的,到时候欧美怕是只能看着中国的 “绿电” 照亮全世界,自己守着过时的技术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