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11日,河南确山,在四野大军滚滚南下的铁流中,一对兄妹站在路口,拿着一张旧照片,声音嘶哑地问道:“俺爹叫马尚德,他当年也是红军,大高个,你们认不认识?” 1949年的河南确山,正处在大变革的风口浪尖。解放战争打到这时候,四野大军南下,脚步匆匆,目标是把革命推向全国。可在这片喧嚣里,一对兄妹的寻父路显得格外单薄。他们手里的旧照片,可能是十多年前拍的,边角都磨破了,照片上的人影模糊,但那份想找回爹的心却一点没淡。 他们问的马尚德,是个红军老兵。这得从更早说起。红军长征那会儿,河南是重要战场之一。确山这地方,离竹沟不远,当年可是中原革命的热土。马尚德要是红军,十有八九参加过长征,或者在豫南打过游击。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新四军后,不少老兵跟着队伍走南闯北。到了抗战胜利,内战又起,像马尚德这样的人,可能被编进四野,跟着林彪的部队一路打下来。 可问题来了,马尚德咋就不见了呢?寻人这事,得看那年头的背景。1949年3月,四野刚打完辽沈战役,又在平津战役里收拾了傅作义,正准备渡江去解放南方。部队调动频繁,人员分散,有的兵负伤了,有的掉队了,还有的直接牺牲在战场上,连个名字都没留下来。马尚德要是在这乱局里失踪,太正常不过了。兄妹俩拿着照片问人,可四野几十万人,谁能一眼认出个大高个的老兵? 再说这兄妹俩,1949年他们能出来找爹,家里估计早就断了音讯。河南那时候穷,战乱刚停,地里没多少收成,很多人吃不上饭。这俩孩子能攒出路费,拿着照片到处跑,可见这份执念有多深。照片是啥时候拍的不知道,但肯定是马尚德留给家里的念想。也许是长征前照的,也许是抗战时寄回来的,总之成了他们找人的命根子。 寻父这事,还得想想马尚德可能的下落。一种情况,他活着,但部队纪律严,他没法回家报信。四野打仗讲究铁的纪律,行军途中通信靠吼,哪有空写信?再说战时地址乱糟糟的,信寄出去也未必到得了家。另一种情况,他可能牺牲了。解放战争死了多少人?光四野在东北就折了不少兄弟,渡江战役前夕,伤亡数字更吓人。马尚德要是倒在哪场战斗里,尸骨埋在荒郊野岭,家里人咋知道? 还有种可能,马尚德负伤了,或者被俘后失联了。那时候国民党抓了俘虏,有的直接枪毙,有的拉去当壮丁。马尚德要真被俘,活下来的机会不大,就算活着,也可能被押到台湾或者啥偏远地方,音讯全无。兄妹俩问路过的四野战士,可部队里谁也没空停下来细想一个老兵的事,他们眼里只有前方的仗。 这兄妹俩的处境,也不是个例。那年头,多少家庭被战争撕得七零八落?爹不见了,娘熬着苦日子等消息,孩子长大了就出去找人。马尚德的名字,在他们嘴里喊了一遍又一遍,可在历史的大浪里,他只是个小水花。红军出身的老兵,多半是为了信仰豁出命去的,他们不图啥回报,可家人却得扛着这份盼头过日子。 寻亲的路不好走,尤其是1949年这时候。河南刚解放,社会还没稳下来,路上尽是逃难的、找人的、讨饭的。兄妹俩问了一茬又一茬过路的兵,可谁也没见过马尚德。照片上的大高个,在他们心里是个顶天立地的爹,可在别人眼里,就是个没影儿的陌生人。四野的战士们忙着打仗,哪顾得上停下来听俩孩子讲故事? 再说马尚德这名字,也不算多稀奇。红军里姓马的不少,叫尚德的也不一定就他一个。兄妹俩光凭“大高个”这仨字找人,等于大海捞针。部队里高个子多了去了,谁记得清谁是谁?再说战乱年代,人瘦了胖了,模样都变了,照片再有用,也比不上当面认人。 不过这兄妹俩的坚持,确实让人心里一震。1949年那会儿,日子苦得没法说,可他们没放弃。拿着张旧照片到处问,哪怕没结果,也得试试。这份心劲儿,跟当年红军过草地爬雪山的劲头有点像。马尚德要是知道自己孩子这么找他,估计心里也得热乎一下。 历史这东西,说大很大,说小很小。马尚德可能是千千万万革命者里的一个,扛过枪,上过战场,为新中国流过血。可对这兄妹俩来说,他就是整个世界。他们不关心啥主义啥胜利,就想知道爹在哪。这念头简单得不行,却也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1949年3月11日,河南确山,这对兄妹站在路口问人的画面,其实是那时候不少中国人的缩影。战争把家拆了,人散了,可骨子里的亲情没散。他们问的是马尚德,可背后是无数个马尚德的故事。红军老兵也好,四野战士也好,他们打下的江山,今天咱坐着,可当年他们的家人,却连他们在哪都不知道。 寻亲这事,没个准结局。马尚德可能真没了,也可能活着,只是没机会回家。兄妹俩后来咋样了,也没人知道。历史书上不会写这些小人物,可这些小人物,才是那段岁月的真模样。
1949年3月11日,河南确山,在四野大军滚滚南下的铁流中,一对兄妹站在路口,拿
小史论过去
2025-07-11 18:51: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