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 非遗分享|缂丝
◽️夺丹青之妙,分翰墨之长◽️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织工艺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通经断纬”织法而闻名。这种工艺的特点是纬线穿通织物的整个幅面,而经线则只与纬线交织,不贯通全幅,形成花纹边界,具有犹如雕琢缕刻的效果,且富双面立体感。
🪞【历史】
缂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就有这种特殊织造技艺的雏形。到了唐代,缂丝技艺逐渐成熟和发展。宋代是缂丝发展的鼎盛时期,技艺精湛,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缂丝作品,常被用于书画装裱等。
🪞【制作步骤】
1.落经线:将生经线摇在竹制的口头上。
2.牵经线:根据尺寸和需要的根数,把络下的经线牵出来。
3.套筘:把每根经线穿入竹筘之中。
4.弯结:把穿入筘中经线按一定根数经木梳梳匀后,在经线末梢上打一个小结。
5.嵌后轴经:把穿入筘中的经线经过打结后,分别均匀地嵌入后轴上。
6.拖经面:把已穿入箱的经线的全部长度通过木梳均匀梳顺后卷到后轴上。
7.嵌前轴经:把箱前一端的经线通过木梳均匀地嵌在前轴上。
8.撬经面:经线通过前、后轴上好,再用撬棒将前、后轴捎紧(绷紧)。
9.挑交:把绷紧的经面通过上下挑交,分成上、下两层。
10.打翻头:把分成上下两排的每根经线分别通过打翻头,结在翻头木片上,木片分前后两片。
11.箸踏脚棒:在两片翻片下面,各结上踏脚棒,将翻片上挂在机头上,翻头下系在踏脚棒上,这样并列两根踏脚棒,经踏脚棒分出前后两层经面,即可开口织纬了。
12.梳经面:在上好的经面上经脚踏开口穿纬,由于经面开始不均匀,必须在穿纬后用竹筘拍纬,使其经面通过筘箴而呈现均匀状。
13.画样:把勾稿(纹样)放在均匀平整的经面下面,用毛笔把纹样描在经面上,织造时按样制作。
14.配色摇线:依照画稿配好线色,把需要的线色分别摇在移筒上,然后根据样子、色彩把移筒装进梭槽,即可织纬制作。
15.剪毛头:产品完成后,把正面底下的毛头修剪干净,图案呈两面一样,这就是缂丝成品。
🪞【非遗传承】
缂丝工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纹饰风格。它不仅在丝绸制品上应用广泛,还出现在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中,展现了其无限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中国文化艺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