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1月初,66岁的左宗棠收复了新疆最南端的城市和田,发现了一个非同小可的现象——新疆境内竟然有五千多印度人!另外还有十几个英吉利、乳目国、阿拉伯人。 和田的风沙卷着昆仑山的寒意,打在左宗棠的羊皮大氅上。老人扶着腰间的佩刀,看着被士兵押解过来的异域人群,印度人裹着褪色的纱丽,英国人穿着紧身马裤,阿拉伯人缠着白头巾,一个个缩着脖子,眼神里藏着惊慌。他皱着眉问身边的参赞:“这些人,来新疆做什么?”参赞递上账本,上面记着他们的货物:英国的火枪、印度的鸦片、阿拉伯的香料,还有几箱印着“东印度公司”字样的空白文书。左宗棠的手指在“鸦片”两个字上重重一戳,羊皮手套都差点戳破——他太清楚,这些东西背后,藏着比阿古柏叛军更狠的刀子。 收复新疆这两年,左宗棠见过太多蹊跷事。当年阿古柏在喀什噶尔建立“哲德沙尔汗国”,身边总跟着个叫罗伯特的英国人,据说连铸币权都交了出去。清军攻克乌鲁木齐时,从叛军大营里搜出的炮弹,弹壳上刻着“维多利亚”的字样。有个被俘的印度士兵哭着说,他们是被东印度公司骗来的,说“去新疆能发大财”,来了才知道是帮着阿古柏打仗,逃跑就会被枪毙。左宗棠让人给这士兵松绑,端来一碗热奶茶:“新疆是中国的土地,你们在这里撒野,问过我手里的枪吗?” 英国人最是狡猾。早在1868年,英印政府就派使者去喀什噶尔,给阿古柏送了一万支步枪,还承诺“承认其独立”。左宗棠率大军入疆时,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跑到总理衙门,说“中国应承认阿古柏政权,否则英国将出兵干涉”。那会儿朝廷里有不少人怕了,李鸿章就说“新疆乃化外之地,不如弃之,专注海防”。左宗棠气得把奏疏摔在地上,在肃州大营里对将领们说:“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牛羊遍野,怎么是化外之地?英国人想占,我就用棺材板挡着!”他还真让人抬着棺材出征,棺材上贴着“不复新疆,誓不还朝”的字条。 这些阿拉伯人里,有个叫默罕默德的商人,据说在叶尔羌做了二十年生意,既卖香料,也卖情报。清军攻城时,他带着十几个同伙想从暗道逃跑,被当地百姓举报抓了个正着。搜身时,从他怀里掉出封信,是写给奥斯曼帝国苏丹的,说“新疆百姓渴望接受哈里发统治”。左宗棠看着信冷笑,让人把默罕默德带到城墙下,指着远处的坎儿井:“看见没?这是两千年前中国人修的,你们阿拉伯人还在沙漠里找水时,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这里种地了。” 最让左宗棠心惊的是那些印度人。五千多人里,有农民、工匠,还有不少是东印度公司派来的测绘员,手里拿着精确到里的新疆地图。有个叫辛格的测绘员,被抓时还在偷偷记录和田河的水文,他哭着求饶,说“只是奉命行事”。左宗棠让人把所有地图没收,当着他们的面烧了,火焰里飘着的羊皮纸碎片,像极了被蚕食的国土。他对这些印度人说:“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新疆的每一寸土地,都刻着中国的名字,谁也别想偷走。” 处理这些异域人群时,左宗棠的做法出乎所有人意料。普通印度平民,只要愿意回家,就给盘缠;参与叛乱的,从轻发落,让他们跟着清军修路;至于那些英国间谍、阿拉伯谋士,一律押解到兰州审讯,让他们亲眼看看中国的腹地有多辽阔。有个叫哈桑的阿拉伯商人,在叶尔羌开了家茶馆,曾偷偷给清军送过情报,左宗棠不仅没罚他,还给他发了“通商执照”:“只要规矩做生意,中国的土地,欢迎老实人。” 收复和田后,左宗棠让人在城门口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大清国新疆和田城”,旁边用维吾尔文、汉文、英文三种文字标注。有英国探险家想进去测绘,看见石碑上的英文,灰溜溜地走了。他还上奏朝廷,建议在新疆设行省,派官员治理,鼓励百姓屯田——“只有让中国人在这里扎根,才能挡住那些狼子野心”。当年跟着他抬棺材的士兵,不少都留在了新疆,在伊犁河谷开垦荒地,他们的后代,至今还说着带湖南口音的普通话。 晚年的左宗棠住在福州,总爱对着新疆地图发呆。有回儿子问他:“爹爹,您收复新疆,最后怕的是什么?”他指着地图上的克什米尔,说:“怕那些外国人像蚂蚁一样,一点点啃食国土。你记住,祖宗留下的土地,一寸都不能丢。”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他花白的胡须上,老人的眼睛里,还闪着当年抬棺出征时的光。 如今和田的大巴扎上,还能听到各种语言的叫卖声,只是再也没人敢说“这里不是中国”。那块左宗棠立的石碑,虽然历经风雨,“大清国”三个字有些模糊,但“新疆和田城”五个字,依旧清晰如昨——像在告诉每一个人,这片土地的归属,从来都毋庸置疑。 参考书籍:《左宗棠全集》《清实录·德宗实录》《英国侵略西藏史》
1878年1月初,66岁的左宗棠收复了新疆最南端的城市和田,发现了一个非同小可的
古往趣话社
2025-07-12 04:03:50
0
阅读:151
飞火流星
换了李鸿章这个扑鸡新疆就没有了,还是我们的左将军厉害抬棺材出征都要收复新疆,有战略眼光[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