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李大钊牺牲后不久,他的子女在北平拍下了这张珍贵合影。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生在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打小家里穷,爹走得早,全靠爷爷拉扯大。他脑子好使,1907年考上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跑去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在那儿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彻底开了窍。1916年回国后,他投身新文化运动,1918年在北京大学当上图书馆主任,后来还当了教授,带出了一堆学生,毛泽东就是其中一个。1920年,他在北平搞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算是给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铺了路。1927年4月6日,他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抓了,4月28日被绞死,临死也没低头,成了革命的象征。 李大钊牺牲后,家里日子不好过。1927年秋天,他的妻子赵纫兰带着五个孩子——18岁的长子李葆华、16岁的长女李星华、8岁的次女李炎华、4岁的次子李光华,还有才几个月大的幼子李幼华——在北平拍了这张合影。地点就是个不起眼的小照相馆,幕布破破烂烂,衣服也都是平常穿的旧衣裳。赵纫兰坐中间,抱着小儿子,几个孩子围在她身边,脸上没啥笑模样,可眼神里透着倔强。这张照片不光是留个念,更像是在说:咱家没垮,还得接着活下去。 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家里正乱成一团。李大钊刚走,国民党到处抓共产党人,家里没个顶梁柱,日子紧巴巴的。赵纫兰带着孩子回了趟乐亭老家,可没多久又回北平,可能是想让孩子继续念书,也可能是觉得城里还能有点盼头。这张合影就成了那段苦日子里的一个记号,证明他们一家人没被打倒。 李葆华,长子,拍照片时18岁,已经是共青团员。李大钊被抓后,他也危险了,1927年靠亲戚朋友帮忙偷偷跑去日本,1928年考进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一边念书一边干革命。1931年入了党,当了东京特别支部书记。九一八事变后,他回上海搞抗日,之后在河北省委干了不少大事。新中国成立后,他当过水利部长、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干活踏实,老百姓叫他“李青天”,名声特别好。 李星华,长女,16岁那年跟爹一起被抓,关了23天放出来。她跟着妈回乐亭,照顾一家老小。1931年,她带弟妹回北平接着上学,1932年入了党,干地下工作,救过不少被抓的同志。1933年,她把爹的遗体安葬在香山万安公墓,同年妈去世后,她投身一二九运动。1940年,她跟民俗学家贾芝结了婚,去了延安教书。新中国成立后,她在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教课,晚年眼睛瞎了,还坚持整理《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挺不容易的。 李炎华,次女,8岁时拍的合影,长大后跟家里走散了,一个人回乐亭教书。新中国成立后,她在人事局干活,低调得很,一直踏实工作。 李光华,次子,4岁那年照的相,后来在延安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进了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搞科研搞了一辈子。 李幼华,幼子,拍照片时还是个奶娃,靠哥哥姐姐带大,长大后当了北京大峪中学校长,也算在教育上出了力。 这五个孩子,路不一样,可都没丢了李大钊那股为国为民的劲儿。他们在各自的地儿干活,把爹留下的精神接了过去。
1949年,上海和平解放,陈赓亲自登门拜访宋庆龄,没想到一见面,宋庆龄就问他带了
【106评论】【1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