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5月23日,一个44岁的男人在中南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人叫田家英,

优优谈过去 2025-07-12 10:47:13

1966年5月23日,一个44岁的男人在中南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人叫田家英,跟了毛泽东18年,是主席最信任的秘书,他本该前途无量,可为何突然自杀?这其中有何隐秘?[凝视]   他的死让很多人想不通,一个前途无量的人,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 田家英原名曾正昌,1922年出生在成都一个穷苦人家,3岁没了爹,9岁没了娘,小小年纪就得在药铺当学徒养活自己。 但这孩子不一般,白天干活,晚上就着街灯看书,《资治通鉴》《红楼梦》这些大部头,他都啃得津津有味。13岁就开始给报社写文章赚稿费,文笔相当了得。 1937年,15岁的田家英跑到延安,进了陕北公学,老师们发现这小伙子有两把刷子,就让他留校教书,成了最年轻的近代史老师。 有一次,田家英写了篇杂文《从侯方域说起》,毛泽东看了直夸:“这个年轻人有思想!”这话传到田家英耳朵里,他高兴得不行。 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来,中文不太好,毛泽东就让田家英当他的老师,两个年轻人关系处得不错,经常一起聊天讨论。 1948年,26岁的田家英正式成了毛泽东的秘书,从此开始了18年的贴身服务生涯。 别小看这个秘书的活儿,田家英不光管毛泽东的私人存款、印章和信件,还给主席建了个大图书馆,里面藏书好几万册。毛泽东写文章要引用什么古籍,都是田家英去找去核对的。 连八大开幕词里那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都是田家英想出来的。毛泽东对他相当器重,有什么重要事情都要问问他的意见。 但田家英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太直了,他从来不会拍马屁,有什么说什么,即使对毛泽东也是这样。 1959年庐山会议的时候,田家英觉得彭德怀说得有道理,就表态支持。1962年,他下乡调研回来,建议搞“包产到户”,被毛泽东批评搞“右倾”。 1965年12月,。毛泽东在杭州谈到《海瑞罢官》这个戏,说“要害是罢官”,其实是在影射彭德怀的事。 田家英觉得这段话跟主题没关系,整理讲话记录的时候就给删了,结果被江青和陈伯达抓住了把柄,说他“篡改毛主席著作”。 1966年5月22日下午,文革的风声已经很紧了,中央三人小组突然来到田家英的办公室,宣布他“停职反省”,要他马上搬出中南海。 田家英的妻子董边说,那天晚上田家英一夜没睡,一直在那儿说:“我是被江青、陈伯达陷害的!” 第二天中午,田家英支开了勤务员,一个人走进毛主席的藏书室,把门锁上,用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留下的遗书只有一句话:“相信党会把问题搞清楚,相信不会冤沉海底。” 田家英死后,江青他们还说他是“畏罪自杀”。但毛泽东晚年的时候曾经叹气说:“田家英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 直到1980年,中央才为田家英开了追悼会,说他是“诚实的人,正派的人,有革命骨气的人”。 田家英的悲剧其实就是那个年代的缩影,他有才华,有忠心,但也有固执,有天真。在那种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一个不懂变通的书生,很容易就成了牺牲品。 有人说他不是圣人,也不是魔鬼,就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一个不太懂政治的秘书。他的死让人觉得惋惜,也让人思考在那样的时代里,一个人该怎么生存。 你觉得如果田家英当时选择低头认错,是不是就能躲过这一劫?  信源: 《羊城晚报》:揭秘田家英之死,汪东兴暗示内卫开枪射杀?——深圳市书法院)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