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的人生可以有多跌宕?从文学泰斗到“汉奸”,从死刑犯到翻译家,他的后半生比小

优优谈过去 2025-07-12 10:47:15

周作人的人生可以有多跌宕?从文学泰斗到“汉奸”,从死刑犯到翻译家,他的后半生比小说还要精彩,也比小说更加残酷。周作人因当汉奸差点被枪毙,被胡适等人救下,改判坐牢,49年出狱之后写信给毛主席,没想到毛主席的一句话,改变了周作人后半生命运......[凝视] 1937年7月,北平沦陷,当其他北大教授纷纷收拾行囊南下时,周作人却选择了留下。当时他给出的理由很实在:家里有14口人要养,走不了。 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起初,周作人还算有骨气,拒绝了日本人的各种拉拢。但1939年元旦那天,一切都变了。 那天早上,一个自称“爱国青年”的刺客闯进了他家,朝他开了一枪,子弹打中了他的手臂,虽然不致命,却彻底击垮了他的心理防线。 养伤期间,日本人以“保护”为名派兵驻守他家,出院后,周作人很快接受了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的职务。从此,他彻底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穿日本军服检阅伪少年团,出席汪伪政府的庆典活动,周作人做了很多让人不齿的事,但讽刺的是,他依然保持着文人的清高,在日记里为自己的选择寻找各种理由。 1945年,抗战胜利了,清算的时刻到了,国民政府以“汉奸罪”判处周作人死刑。就在即将被枪决的前夜,胡适、沈兼士等学者联名上书,说他保护北大校产有功,最终改判14年徒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周作人搭上了“政治犯特赦”的便车,提前出狱。但“汉奸”的标签让他在新社会里寸步难行,没人敢雇用他。 1951年,走投无路的周作人给毛主席写了一封6000字的长信,在信中,他为自己辩解,说留在北平是为了照顾家人,从未伤害过国家利益。 这封信经胡乔木转交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的批示出人意料:“文化汉奸嘛,没杀人放火,养起来做翻译吧!” 就这样,周作人被安排进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专门翻译古希腊文学作品。月薪从200元涨到400元,在当时算是不错的收入了。 从此,周作人开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他翻译的《伊索寓言》《路吉阿诺斯对话集》至今仍是经典,但他把大部分稿费都用来接济亲友和支付医药费。 周作人并非没有底线,有资料显示,他曾暗中资助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逃亡,也拒绝参与日方的“思想改造”宣传活动。但这些小的善举,终究无法抵消他在大节上的失守。 1966年,文革爆发了,82岁的周作人被红卫兵赶出原来的住所,住进了一间低矮的小棚子里。每天靠臭豆腐和玉米糊充饥,生活极其艰难。 他曾写信向周总理求“安乐死”,但没有得到回应,1967年5月6日,周作人孤独地离开了人世,床头只剩下几本未刊发的手稿。 鲁迅的儿子周海婴至死都不愿与这位叔父来往,而周恩来谈到这位“本家叔父”时,也只是叹息道:“书生误国,可惜了学问。” 周作人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和争议,他是杰出的学者和翻译家,但也是不折不扣的汉奸。他保护过一些人,但也伤害了民族的感情。 历史不是非黑即白的,周作人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选择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每个人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而有些选择,一旦做出就再也无法回头。 你觉得周作人最终得到的结局,是他应得的吗?   信源: 青年毛泽东在北大——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0 阅读:9

评论列表

用户13xxx56

用户13xxx56

1
2025-07-13 11:28

逃去日本就啥引没有了,以为他大哥能护他一世周全,本家侄儿也不愿救他

猜你喜欢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