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就算是在盛世大唐,普通人想吃肉也是很难的,比如泾原兵变,死了三百多皇子皇

优优谈过去 2025-07-12 11:49:47

在古代,就算是在盛世大唐,普通人想吃肉也是很难的,比如泾原兵变,死了三百多皇子皇孙,原因竟然是皇帝把犒赏将士的肉换成了普通蔬菜!于是平叛军队就成了叛军。[凝视] 一场因为换菜引发的兵变,三百多名皇室成员丧命,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在古代中国,一盘肉的分量确实能撼动王朝根基。 从孟子的“七十者食肉”理想到现代人的日常餐桌,这中间究竟隔着怎样的历史鸿沟? 公元783年,唐德宗为了节省开支,把犒赏士兵的肉食改成了素菜,结果直接引发了泾原兵变。愤怒的士兵冲进长安城,皇室血流成河。 你可能会想,不就是少吃一顿肉吗,至于这么大动干戈? 但在古代,肉食真的是奢侈品,我们中学课本里学过孟子对梁惠王说的话:“七十者可以食肉”。放到今天,这标准确实寒酸,70岁才能吃肉?但在农耕时代,这已经是理想社会的标志了。 为什么古人吃肉这么难?最大的原因是牛不能随便杀,汉朝法律规定,偷杀别人家的牛要服苦役,这刑罚跟盗窃军械差不多重。 到了唐朝更严格,杀自家牛都要判刑一年,杀别人的牛流放一年半。 牛在古代的地位确实特殊,它们是农业生产的核心工具,没有牛耕地,粮食产量就上不去,国家税收和老百姓吃饭都成问题。所以历朝历代都把保护耕牛当成头等大事,病牛死了都要报官,否则按偷杀论处。 这种严格管控的后果就是,市面上很难买到牛肉。 《水浒传》里武松、鲁智深动不动就大块吃牛肉,其实反映的是元朝时期法律相对宽松的情况。元朝统治者来自草原,对农耕文明的牛马保护没那么严格,所以才有了“挂羊头卖牛肉”的黑市生意。 即便能搞到肉,古人还面临另一个难题:调料太贵。宋朝时一斤盐的价格能买十只鸡,明朝战乱时期盐价更是飙到天价,穷人家“终身茹淡”,一辈子吃不上咸菜。 胡椒在当时是真正的奢侈品,“胡椒八百石”是形容富豪的专用词,相当于现在说“千万豪车”。 没有各种调料,肉只能白水煮,《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后,老丈人好不容易送来猪大肠,也只能清水煮熟就算不错了。你想想那个味道,估计现在人都咽不下去。 南宋时杭州算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每天有好几万头猪进城,肉铺日宰数百口,看起来很热闹。但即便在这样的“盛世”,普通农民仍然“食糟糠而不足”,只有过年祭祖才能蹭上一口肉。 到了明清时期,雇佣长工的标准是“三日一肉”,这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待遇了。大部分农民一年到头也就过年时能见到肉,平时连油星子都难得一见。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后,作家刘绍棠在1982年还感慨:“一九八一年饭桌上是大米白面了,一九八二年更有酒肉了。”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现在随便吃烤肉、涮火锅的生活,古人做梦都不敢想。 其实仔细想想,古代吃肉难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低下,农业社会的蛋白质主要来源就是牲畜,但牲畜既要用于生产又要用于食用,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加上没有现代化的养殖技术,肉类产量有限,价格自然高昂。 从泾原兵变的史料到现在超市里琳琅满目的肉类,这中间不过一千多年,但生产力的飞跃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古人为一口肉拼命,现在我们却在为减肥发愁,这种对比确实让人感慨。 看完古人吃肉有多难,你还觉得现在的生活不够幸福吗?   信源: 七里河融媒——文史集萃丨古人吃口肉,真有这么难?;人民资讯——你知道为了能吃上一口肉,人类有多努力吗?!

0 阅读:0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