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吓得脚粑手软。 7 月 10 日上午,一架俄制 Geran-2 无人机从白俄罗斯边境飞到了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附近。这事看着简单,其实牵扯出不少实际问题。 先看波罗的海地区的安全防御情况。立陶宛是北约成员国,可直到这架无人机快飞到首都了,防空系统才拉响最高警报。这说明,面对这种小个头、飞得慢的无人机,当地的防御能力确实不够。类似的事之前也有过,2022 年波兰边境发现过不明导弹碎片,2023 年爱沙尼亚领空也有无人机闯进来,这些都能看出,北约在东欧的防线,对付这类不太常规的威胁,普遍存在短板。 事件发生后,波兰马上往边境加了 300 名士兵,还调去两套 “爱国者” 防空系统;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也延长了边境巡逻时间,都是为了把区域安全再抓实点。 北约和欧盟的反应不一样。北约紧急开了理事会,说会履行 “集体防御” 的承诺,但没说具体要增派多少兵力。这是北约的老做法了,既想让大家看到联盟是团结的,又不想跟俄罗斯直接起冲突。欧盟就只是说 “会盯着局势发展”,态度比较小心。 这是因为欧盟内部想法不统一,中东欧国家想对俄罗斯硬气点,而法国、德国这些国家更担心能源供应和经济上的花费,毕竟欧盟 30% 的天然气还得从俄罗斯买。 从俄乌冲突的角度看,这事的时机也有点讲究。现在乌克兰正准备春季反攻,需要西方国家给 F-16 战机这类重型武器。俄罗斯这时候让无人机进入立陶宛,很可能是想让西方国家少关注点乌克兰。这种做法之前也有例子,2020 年纳卡冲突时,土耳其给阿塞拜疆送无人机,就成功让俄罗斯在南高加索地区的精力被分散了。 而且,出事前一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刚在靠近立陶宛边境的布列斯特州搞了联合军演,那一带部署了不少无人机,这次闯进来的 Geran-2,很可能就是从那来的。 能源方面也受了影响。立陶宛的克莱佩达港是波罗的海重要的油气转运点,每天要给波兰、德国运 50 多万桶原油。出事后,这个港口的船只进出慢了 15%。市场反应也很直接,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当天涨了 2.3%,立陶宛国内加油站的 95 号汽油,一天就贵了 0.3 欧元。这跟 2022 年北溪管道出问题时的情况差不多,能看出只要安全局势一紧张,能源市场就容易跟着波动。 在外交上,各方的态度很清楚。立陶宛总统立刻给美国总统打电话求助,可美国就说 “会和北约盟友一起商量着办”,没说具体怎么帮。这符合美国在欧洲安全事务上的一贯作风,既想把联盟关系维持好,又不想太多地卷进冲突里。俄罗斯方面说,可能是无人机 “导航出了错”,这种说法既能避免直接冲突,又能保持一定的威慑力,2019 年俄罗斯无人机飞到英国领空时,也用了类似的解释。 总的来说,这次无人机闯入事件,能看出俄罗斯和西方在东欧地区关系挺紧张。现在俄乌冲突陷入僵持,以后可能还会有类似的试探行为。对所有相关国家来说,怎么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同时,别让局势进一步升级,是必须认真考虑的实际问题。 据《国防博客》报道,当地时间 7 月 10 日上午,一架俄制 Geran-2 无人机自白俄罗斯方向穿越边境,进入立陶宛领空,最终在靠近舒姆斯卡斯边境口岸附近坠毁。
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吓得脚粑手软。 7月10日上午,一架俄制G
古今知夏
2025-07-12 12:00: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