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他五年,天下易主 契丹国建立,阿保机称帝的时候,漠北草原上的其它游牧民族,还

断代史鉴 2025-07-12 15:29:51

再给他五年,天下易主 契丹国建立,阿保机称帝的时候,漠北草原上的其它游牧民族,还没怎么发展起来,既然混的不好,那自然唯阿保机这位老大哥马首是瞻,中原地区就更不用提了,朱温虽然取代了唐朝,建立了后梁,但是后梁的疆域很小,实际控制能力不行,加上河东的李克用一直和朱温较劲,所以放眼天下,没有人有时间,有能力去干涉,去遏制阿保机的发展,那么这个时候,阿保机就抓住机会,他占领了辽东,迫使高丽屈服,还南下幽燕之地,将契丹的统治范围推进到了黄河以北。 这局面看起来,老天爷简直是把饭喂到阿保机嘴里了。漠北那些兄弟还在啃草根,中原那边自己人打自己人打得头破血流,谁顾得上北边草原冒出来个新大哥?阿保机也确实够狠够快,东边打辽东,摁服高丽;南边就冲着幽燕之地使劲,地盘一下子推到黄河边上了。势头猛得吓人,“再给他五年,天下易主”这话,听着也不是没道理,对吧?环境太好了,对手太菜了。 可咱们仔细琢磨琢磨,事情真就这么简单?全靠对手送温暖,阿保机就躺着把江山打下来了?这想法有点太美了。没错,外部环境是超级有利,简直是天赐良机。但这机会,为啥偏偏让阿保机抓住了?漠北草原上部落多了去了,中原乱成一锅粥的时候,为啥是契丹站起来了,不是别人? 光看到“天时地利”,把阿保机的成功全归功于“运气好”,这就把历史想得太容易了。这就像说一个人中彩票发了财,就忽略了他之前辛苦工作攒钱买彩票的本事。阿保机面对的环境红利确实存在,但红利不等于成功本身。关键是他怎么用这个红利。 想想看,漠北那些部落为啥“混得不好”?他们可能也在各自的地盘上称王称霸,为啥就认阿保机当“老大哥”?阿保机可不是光靠老天爷赏脸,他是实打实地用拳头打服了室韦、奚这些邻居,把草原上零散的势力一点点整合起来,拧成一股绳。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巨大的本事。他搞了“斡鲁朵”宫帐制,建立自己的核心武力;他模仿中原王朝搞都城(虽然早期是移动的),定制度,立规矩。说白了,他在草原上建立了一套比松散的部落联盟更高效、更有凝聚力的国家机器。没这套东西,就算外部机会再好,契丹也顶多是个大点的部落,成不了让中原王朝头疼的“契丹国”。 再说中原那边。朱温、李克用他们内斗不假,后梁控制力弱也是事实。但中原再乱,那也是几百年积累下来的庞然大物,文化、技术、经济底子摆在那儿。阿保机南下,抢地盘抢人,眼光毒得很。他不是光会放牧打仗的莽夫,他明白中原的农耕文明、城池堡垒、工匠技术、乃至那一套官僚制度,对契丹有多重要。所以他一边打,一边学,一边改。他俘虏大量汉人,不是全当奴隶,而是让有技术的工匠、有知识的文人为他所用。后来搞的“南北面官制”,一国两制,草原一套,汉地一套,多聪明的办法!既能维持契丹骑兵的战斗力,又能有效统治新征服的汉人地区,汲取他们的财富和资源。这眼光,这手腕,是光靠“运气好”能有的? 还有辽东、渤海国那块。灭了渤海国,他可不是抢一把就走,而是把渤海故地纳入统治,设立东丹国,让自己儿子去管。这摆明了是要长久经营,把东北这块宝地彻底消化掉,变成契丹的大后方和粮仓。这种深谋远虑的布局,仅仅是因为“高丽屈服”、“后梁没空管”? 所以说,“再给他五年,天下易主”这句话,听着豪迈,但背后的逻辑不能太简单。阿保机的崛起,外部环境的“窗口期”是重要催化剂,是必要条件,但绝不是充分条件。真正让他抓住这稍纵即逝的窗口,并把契丹从强大部落推向帝国之路的,是他个人非凡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以及对不同文明包容并蓄、灵活运用的改革魄力。他不仅利用了混乱,更是在混乱中主动塑造秩序,为契丹(辽)未来两百年的国运打下了根基。光指望对手犯错,自己没点真本事、大格局,那“五年”之后,可能就不是“天下易主”,而是“昙花一现”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4

猜你喜欢

断代史鉴

断代史鉴

分朝代深挖中国史,从先秦到民国,每期一个断代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