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棉袄变白眼狼坑父母!”上海,一对7旬老人跟独生女儿共有一套132平3房2厅住

科技社学 2025-07-12 16:06:48

“小棉袄变白眼狼坑父母!”上海,一对7旬老人跟独生女儿共有一套132平3房2厅住房,价值千万。万万没想到,女儿竟然联合中介,找人冒充父母,将房子过户到她自己名下,还用这套房子抵押贷款900万。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两位老人嚎啕大哭。

在上海,一对七旬施老伯夫妇的晚年生活,本该是安稳和乐,谁知却被唯一的女儿亲手推入深渊。他们倾尽半生积蓄买下的千万房产,竟在毫不知情下被女儿过户并抵押,瞬间背负上900万元的巨额债务,当两位老人在房产交易中心听到这个消息时,哭得肝肠寸断。

这套132平米的房子,是老两口最重要的资产。当年买下时,女儿还不到20岁,出于疼爱,也想着百年之后房子终究是她的,他们便早早将女儿的名字加进了房产证。这份深沉的爱,却为日后那场精心策划的骗局,铺好了最关键的一块砖。

事情的败露,源于老两口隐约的不安。2025年5月,他们听说女儿卷入经济纠纷,担心她会动房子的歪脑筋,便去房产交易中心查询。

这一查才发现,房子早在2025年1月,就已经悄悄变更到了女儿一人名下。更糟的是,3月中旬,女儿又用这套房子做抵押,贷出了900万巨款。

老两口拿着证据质问女儿,女儿的回答却让他们更加心痛:“贷款已经用完了,我会想办法解除抵押。”话说的轻松,仿佛那900万只是个无足轻重的数字。可钱究竟去了哪里?

女儿坦白,200多万被串通的中介骗走,另外500多万,则用来办了一张加拿大的“枫叶卡”,仅仅这两笔,就花掉了近800万。抵押贷款半年内就要还清,如果还不上,他们唯一的家就要被拍卖,两位七旬老人将无家可归。

按理说,一套三人共有的房子,少了一个人签字都不行,这套房子是怎么神不知鬼不觉的被过户用来抵押贷款,原来,女儿施女士联合中介,找人冒充自己的父母,去房产交易中心办理了手续。

监控录像显示,当天陪同施女士的,确实是两位陌生的“假爹妈”。更关键的是,这两个冒名顶替者,连施老伯夫妇的实体身份证都没有,而是钻了一个当时存在的空子,“电子亮证”。

那时,不动产登记中心对电子亮证的核验,仅凭经办人员肉眼判断。老两口这才猛然想起,女儿一月份确实找他们要过手机验证码,但理由说得天花乱坠,是为了办美国签证需要父母担保。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个验证码,竟成了女儿偷走他们房子的钥匙。

这件事,房产交易中心审查不严的责任无可推卸。作为产权的“守门人”,他们本应严格核实身份,却让一个肉眼识别的流程漏洞,成了欺诈的“绿色通道”。虽然如今技术已经升级,增加了机器识别环节,但对施老伯夫妇造成的伤害已经无法挽回。

涉事中介更是罪责难逃。他们已经不是简单的失职,而是积极参与、策划并执行了这场骗局,这已然是共同违法犯罪。

眼下,两位老人已经报警,希望通过司法途径冻结房产,阻止其被处置。他们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主张女儿的过户行为无效。可维权之路并不平坦。一个冰冷的法律原则摆在面前“善意取得”。

这意味着,即使房子最终回到了施老伯夫妇名下,上面依然背着那900万的抵押。到时候,两位老人唯一的选择,可能就是向自己的亲生女儿追讨那笔早已不知所踪的巨款。

亲情一旦被欲望绑架,再坚固的家也可能一夕崩塌。外贼易防,家贼难挡,但当“家贼”能轻易撬动制度的漏洞时,我们该反思的,或许就不仅仅是人心了。

这件事也给我们提个醒,一旦儿女有什么不寻常的举动,一定要警惕,不能被三言两语给迷惑,房产交易中心也要加强监管,这个不能再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漏洞而再次葬送一个家庭。

信源:齐鲁壹点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科技社学

科技社学

影如人生,人生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