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最近说的话,让全世界都惊掉了下巴。他居然公开讲,美国给印度加多少关税都行,前提是必须比中国低10到20个百分点。 印度现在的经济状况,那真是让人着急,虽说“印度制造”喊了多少年,但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连15%都不到,好多外资企业都跑了,像富士康这样的大厂都在缩减产能。 为啥啊?还不是因为印度国内的营商环境太差,政策朝令夕改,本土财团又太霸道,外资来了根本没安全感,你说莫迪心里能不急吗?他急着吸引外资,可又没啥拿得出手的优势,只能在关税上做文章,想靠给美国当“关税洼地”来拉点投资。 可他这算盘打得太精了,以为美国会买账?美国是什么角色?那可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在贸易谈判中什么时候吃过亏? 美国搞印太战略,拉拢印度,说白了就是想把印度当棋子,制衡中国,但美国也不是吃素的,它在谈判中对印度提出的要求,那可都是直奔印度的软肋去的。比如说农业,美国想让印度开放市场,让美国的低价农产品进来,这对印度的小农经济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还有汽车、钢铁这些产业,美国也想通过关税施压,让印度乖乖就范,莫迪想在关税上讨价还价,美国能轻易松口?我看悬。 再说回印度对中国的态度,那可真是又爱又恨。 一方面,印度在很多关键产业上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就说太阳能吧,印度70%的太阳能发电能力都得靠中国制造的设备,还有手机制造业,要不是中国企业过去投资建厂,印度的手机产业根本发展不起来。 可另一方面,印度又老是搞一些小动作,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限制中资企业在印度的发展,这不是典型的“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吗? 莫迪这次的言论,说白了就是想在中美之间玩平衡术,他想借着美国的力量来提升印度的国际地位,同时又不想完全得罪中国。 可他忘了,在大国博弈中,小国的平衡术往往是最难玩的,你看印度最近对中国钢铁加征12%的关税,说是临时措施,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在给美国纳“投名状”。可这种做法能持续多久呢? 一旦印度和美国的谈判谈崩了,或者印度国内经济撑不住了,这临时关税还不是说取消就取消?到时候,印度在国际上的信誉可就全没了。 而且,莫迪的这种策略,对印度自身的发展也没什么好处,他把宝全押在美国身上,可美国的产业转移是那么容易的吗? 就算美国真的把一些产业转移到印度,那也都是些低附加值、高污染的产业,对印度的产业升级根本没帮助。 再说了,印度的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产业链配套都跟不上,就算有外资进来,也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到最后,印度可能只是给美国当了一回“跳板”,自己啥好处都没捞着,还把国内经济搞得一团糟。 再看看全球贸易的大环境,现在已经越来越碎片化了,地缘政治紧张,各国都在搞贸易保护主义,这对印度这样的国家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印度想通过关税优惠来吸引外资,可其他国家也不是傻子,它们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到时候,全球贸易壁垒越来越高,印度的出口市场只会越来越窄,莫迪的这种短视行为,很可能会让印度在未来的全球经济竞争中更加被动。 还有一点,莫迪可能忽略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替代的,中国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最庞大的市场和最稳定的政策环境,这些都是印度望尘莫及的。 就算美国想把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出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印度想趁机分一杯羹,但它有没有那个能力接住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总的来说,莫迪这次的言论,看似是在为印度争取利益,实际上却是在玩火,他的这种策略,不仅无法解决印度国内的经济问题,还可能让印度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印度要想真正实现发展,还是得踏踏实实把国内的事情做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不是整天想着在大国之间耍小聪明。否则,印度很可能会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目前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从莫迪的身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一目了然。莫迪这个人,实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