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埃及、沙特、阿联酋和塞尔维亚这五个国家,齐刷刷地向中国下单,采购大量武器。伊朗瞧上了在印巴空战大显神威的歼-10CE,埃及买了红旗-9BE防空导弹,沙特、阿联酋、塞尔维亚也纷纷入手中国无人机和防空系统。
这一现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法国,其一直视为金字招牌的 “阵风” 战机订单因中国武器的竞争而直线下滑,法国情报机构甚至跳出来指责中国驻外武官通过社交媒体和 AI 图片抹黑 “阵风”,为歼 - 10CE 铺路。但明眼人都清楚,这不过是法国不愿承认失败的借口。
这一切还得从今年 5 月 7 日说起。当天,巴基斯坦军方证实,其使用歼 - 10CE 战斗机在空战中击落了 3 架印度的 “阵风” 战机。
这一消息瞬间震动了国际军贸市场。歼 - 10CE 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全天候、单发、单座、多用途三代 + 战斗机,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先进的航电系统,具有强大的超视距多目标攻击能力。
其最大飞行马赫速 1.8,最大航程 2950 千米,空空作战半径 1240 千米,空中加油情况下能达到 2600 千米。
更重要的是,歼 - 10CE 的价格仅为 “阵风” 战机的四分之一左右,全寿命成本降低 30%,性价比极高。
埃及此次采购的红旗 - 9BE 防空导弹系统同样引人注目。该系统最大火力斜距高达 260 千米,一个营就可以覆盖 21 万平方千米的地幅,同时抗击目标数多达十几个。
相比之下,埃及此前使用的 S-75M 防空导弹一个营只能覆盖 4000 平方千米,且只能抗击 1 个目标。红旗 - 9BE 的部署,将极大提升埃及的防空能力,甚至迫使以色列空军的 F-35 战机修改训练计划。
沙特、阿联酋和塞尔维亚则对中国无人机和防空系统表现出浓厚兴趣。中国无人机凭借长续航、高精度和低成本的优势,在中东地区的油田巡护、边境监控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武汉捷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卡塔尔筹建海外分厂,以满足中东地区对无人机的旺盛需求。
防空系统方面,中国的 FK-3 远程防空系统(红旗 - 22 外贸版)在塞尔维亚实现了与老旧雷达的 “嫁接”,探测精度飙升 40%,为塞尔维亚提供了战略自主权。
法国之所以对中国武器的崛起反应激烈,与其军工市场的竞争压力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法国将 “阵风” 战机视为出口王牌,阿联酋曾在 2021 年以 140 亿欧元的价格订购了 80 架 “阵风” F4 型。
但随着中国武器的性能提升和性价比优势凸显,“阵风” 的订单逐渐下滑。法国情报机构的指责,本质上是对市场竞争失利的不满,缺乏实质性证据。
中国武器能获得多国青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中国武器性价比高,性能可靠。以歼 - 10CE 为例,其价格仅为 “阵风” 的四分之一,却具备相近的作战能力,还能提供技术共享和联合维护中心,让客户掌握主动权。
其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中立,不附加政治条件。例如,埃及和塞尔维亚选择中国武器,正是为了摆脱西方的政治束缚,实现国防自主。
其三,中国技术进步显著,尤其是在无人机和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的无人机不仅能执行侦察任务,还能与防空系统形成 “侦察 - 打击 - 防御” 的闭环体系,提升整体作战效能。
这一趋势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武器出口的增加,可能改变中东地区的军事平衡,减少对西方武器的依赖,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法国等西方国家可能会加强竞争,甚至采取非市场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例如,美国曾搬出《以制裁反击美国对手法》威胁采购国,但效果有限,因为中国武器的实际表现和合作模式更具吸引力。
总的来看,伊朗、埃及等国采购中国武器,是市场选择和技术进步的结果。中国武器的崛起,不仅是军事装备的输出,更是一种 “合作共赢” 理念的传递。法国的反应,凸显了西方在面对竞争时的焦虑。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