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的风向,又起了波澜。 这次是印度外长苏杰生亲自访华,掐着上合外长会的节

秋恒看军事 2025-07-12 17:16:10

中印关系的风向,又起了波澜。 这次是印度外长苏杰生亲自访华,掐着上合外长会的节奏,先一步来北京,跟中方高层坐下来谈。 外界一开始也以为,这大概是莫迪政府终于想明白了:光靠嘴硬、靠煽动民族情绪,是搞不出什么“地缘胜局”的。 苏杰生来得早,表面上是释放善意,实则是想试探温度——看看中方有没有可能给台阶、给机会、给“共赢”的外壳里装点印度的小算盘。 更微妙的是,会还没开完,中方这边就顺势放了点风,说后续可能安排中方外长回访,还不排除实控线问题谈判重启,甚至可能给莫迪出席峰会铺路。 这语气很礼貌,也很克制,听上去好像“破冰”两字要写进中印对话的下一章。 但真问题,就藏在这“听上去”里。 印度政府惯用套路:嘴上说合作,转身就玩冷处理。金砖峰会上高调反对“去美元化”,上合防长会直接拒签联合声明,对中国主导的多边机制不是拖,就是躲,要不就是阴阳怪气“象征性参与”。 这不是偶尔踩空,而是系统性地“只想喝汤,不想下场”的心态在作祟。 印度国内的有识之士早就憋不住了,开始在媒体上明着开骂,说莫迪政府根本是在拖后腿,把本来可以成为新全球秩序核心力量的金砖和上合,硬生生搞成一盘散沙。 你想啊,金砖、上合——这些机制象征的是全球地缘的“重心向东移”,本来印度是创始成员,有先发优势,有议价能力,有存在感。 但莫迪一上来就转弯,非要逆着风搞对立,硬把自己从“参与者”变成了“边角料”。 说到底,就是战略思维还停留在“比中国多站几个C位”这种小算计上。 从“想抢C位”到“变成局外人”,印度是怎么把路越走越窄的? 这几年莫迪政府做的事,说白了,就是想踩着中国,往所谓“全球南方领袖”的位置上爬。他们搞过一场排他性的南方国家会议,刻意不请中国;也弄了几个多边议题平台,结果连个水花都没激起来。 因为他们始终没意识到:第一,中国根本不可能被你绕开;第二,所谓“全球南方”,压根也不需要一个跳出来自诩老大的印度。 更别说,印度现在对中国的态度早就从“战略竞争”变成了“地缘焦虑”:联合美国搞印太战略、在边境议题上频频试探、在多边机制里搞小动作,嘴上说合作,骨子里还是提防。 结果呢?中国对你心里有数,美国也没真把你当心腹。 你以为你左右逢源,其实是两边都嫌弃。 明年印度当金砖轮值主席国?这帽子戴着怕是要起疹子。 印度自己最清楚:明年是它担任金砖轮值主席国。但从现在的表现看,它对这个“帽子”是又想戴又怕压头。 一边怕美国不高兴,特朗普那边只要一皱眉,莫迪政府立马表忠心;一边又怕中国掌握节奏,所以所有姿态都小心翼翼、不痛不痒。 而且特朗普政府对金砖早就“磨刀霍霍”,刚结束巴西峰会就给卢拉政府施压。 印度人不是不知道这一点,所以才急着在“去美元化”议题上划清界限,生怕自己成为“第二个巴西”。 可问题是,你要当主席国,你总得有点姿态、有点主张、有点起码的战略判断吧?现在这副缩头缩脑的样子,不说带不动节奏,连不拖后腿都成了奢望。 也难怪印度战略界的人会直接写文章预言:“特朗普将是印度的噩梦。”这话刺耳,但准。 这次苏杰生访华,营造了一定的积极氛围,这是事实。 但中印关系的修复,从来不是靠几场外交访问就能扭转的事。北京当然愿意缓和、对话、谈合作,但底线很清楚:不接受投机,不欢迎摇摆。 印度要真想参与“向东走”的大棋局,得先扔掉那套“左右逢源、投机捞好处”的老思路。 不然,再多的高层互访、再漂亮的声明,最后也只会停在“听上去不错”,做出来全是软脚。 东亚局势早就不信虚招了,牌桌上讲的是实力、信任和长期布局,不是谁能演得更像“未来领袖”。 参考资料: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将在天津举行——新华社新媒体》

0 阅读:20

猜你喜欢

秋恒看军事

秋恒看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