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一名12岁的中国小女孩被美国士兵开车撞死,却只赔偿了26美元,女孩父

如梦菲记 2025-07-13 15:52:55

1945年,一名12岁的中国小女孩被美国士兵开车撞死,却只赔偿了26美元,女孩父亲接过钱一言不发,不料,这惹恼了旁边一个美国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5年秋天,昆明街头的阳光很明亮,巷子里的石板路还带着清晨的潮气,李木仙,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正站在家门口,看着街对面的糖铺,她眼里闪着光,手里握着一枚铜板。   就在这个时候,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从街角猛地冲出来,车速很快,毫无预兆地朝巷子口拐过来。   那辆车是美军的,开车的是一个醉酒的美国士兵,他没有减速,没有避让,他的脸色发红,动作迟缓,车头在碰到李木仙之前几乎没有任何改变方向的迹象。   李木仙根本来不及反应,她被撞飞,身体撞上了旁边的青砖墙,倒在了地上,她的头磕裂了,血迅速浸湿了衣襟,地上的泥土很快变成了深红色。   附近的邻居听到响声赶来时,只看见那辆吉普车摇摇晃晃地驶离了现场,车尾扬起一阵灰土,没有停下,也没有回头。   李木仙的母亲跑来,抱起女儿的身体,一边哭一边晃着她的肩膀,可那孩子早就没有了气息,整条街的人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这件事很快被传开了,目击者多,众人议论纷纷,李家并不富裕,靠父亲在工地搬砖为生,小女孩死后,家人悲痛欲绝,却也无能为力。   他们试图申诉,但面对的是美军设在昆明的赔偿机构,机构里的人并不多说,按规矩出了一个赔偿决定:26美元。   负责此事的是一名美军上校,他的解释是,李木仙年纪尚小,没有劳动能力,对家庭没有直接经济贡献,小棺材的费用也不高,所以赔偿标准为26美元。   这笔钱几乎不够置办一口像样的棺材,更过分的是,中间还有6美元被负责传达的国民党官员截留,李父最终只收到20美元。   那天发赔偿金时,在场的人都记得李木仙的父亲没有说话,他接过那笔钱,低着头,脸色苍白,围观的百姓站在四周,没有人敢吭声,气氛沉重得让人窒息。   一个站在角落的美国人站了出来,他叫李敦白,是美军派到昆明的翻译,精通中文,平时负责协调一些事务,他看到李父接过赔偿的那一刻,整个人僵在原地。   李敦白知道,这起事故从头到尾都存在问题,肇事者是醉酒驾驶,撞人后逃逸,既没有接受惩罚,也没有道歉,更重要的是,一个无辜的孩子就这样死了,只值26美元。   他向上级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希望重新评估赔偿金额,对肇事者进行处理,但很快被否决,他的抗议没有被重视,甚至被批评干预“内部纪律”。   这件事对李敦白触动很大,他是一个美国人,自幼受家庭熏陶,对种族平等和社会正义有明确的信念。   他原以为作为二战盟国,美国军人应该在中国受到尊重的同时,也应尊重中国人民的权利,但现实和他的认知截然相反。   李敦白的想法慢慢发生了变化,他开始主动接触中国本地人,了解他们的生活与思想,他看到的不只是这起事故,而是一系列看不见的压迫和冷漠。   他在一次机会中接触到了中共地下组织,了解到共产党在各地建立根据地,尝试组织抗争,建立公平的社会制度,他被这些理念吸引,最终选择离开美军,前往延安。   到了延安后,李敦白参与了中共的外文翻译工作,后来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翻译了不少重要的政策和著作,参与新闻广播,长时间留在中国,他对自己国家的反省不是一时的愤怒,而是贯穿一生的选择。   李木仙的死没有成为国际事件,也没有被写进报纸头条,她的名字没有登上历史教科书,也没有留下一张照片。   可她的离世,却在一个旁观者的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这粒种子最终让他改变了人生方向,选择站在那些被忽视的人一边。   时间过去了很多年,李木仙的家庭没有留下什么资料,事发地点也早已拆迁,可那笔26美元的赔偿,被很多人铭记下来,不是因为它的数额,而是因为它所象征的漠视与不平。   这不是一件被遗忘的旧事,而是一段真实历史中微小而刺眼的片段,它让人看清,当一个国家软弱时,普通人的命运是多么脆弱,而一个不愿沉默的人,也许能在沉重的现实中点燃一线光亮。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我是一个中国的美国人——纪念李敦白先生——广东政协网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