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什么叫候补?我候谁的补呀?”中共七大中,陈赓被选为候补委员,会议结束后,他的一句话让所有人都笑成一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5年春天,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举行的,对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发展和未来的战略部署有着重大意义。 会议历时一个多月,最终选举出了新的中央委员会,陈赓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这在当时也算是一种肯定和荣誉。 大会结束后,组织安排全体代表拍照留念,就在大家整队合影的时刻,陈赓走到了毛泽东身边,语气认真地提了个问题,这句话让不少人笑了出来,连毛泽东也没有马上回答。 他身旁的聂荣臻随口接了一句调侃,引起哄堂大笑,很多人后来回忆起这个场景时,都提到当时会场的气氛本来严肃紧张,是陈赓一句轻松的话,缓和了现场的情绪,也让长时间参会的代表们有了片刻的轻松。 其实陈赓并不是不知道候补委员的含义,他从军多年,历经北伐、土地革命、抗战,对党内的组织结构非常清楚。 他这样问,更多的是一种幽默方式,是他性格的一种体现,他的玩笑从不让人难堪,总是能在适当的时候调节气氛,在艰苦的环境中带来一点轻松。 陈赓的性格开朗爽直,革命经历也极为丰富,他出身于湖南湘乡,自幼聪明伶俐,早年在军阀部队中服役,亲眼见识到军阀混战带来的混乱与民众的疾苦,最终选择离开军阀体系,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2年,他在湖南接触到了毛泽东的思想,随即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陈赓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那一届学生后来大多成为重要的军事将领,陈赓在校期间成绩优异,为人正直幽默,与同学关系融洽。 1925年,他随黄埔东征部队作战,表现勇猛,还曾在关键时刻营救过当时身处险境的蒋介石,虽然后来他们走上不同道路,但那次行动也说明了陈赓讲义气、有担当。 在随后数十年的革命岁月中,陈赓经历了地下工作、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长期在第一线指挥作战,尤其在八路军129师期间,担任386旅旅长,多次与日军展开激战,取得不小胜利。 解放战争中,他率部参加多次关键战役,包括淮海战役,为全国解放奠定基础,陈赓在战场上有勇有谋,但在生活中却是一位极富人情味的人。 他不喜欢摆架子,待人接物自然亲切,他在延安时期常与干部战士打成一片,会议间隙常讲些俏皮话、段子,逗得大家开怀大笑,有人说,在延安那么艰苦的岁月里,能有陈赓这样的同志在,日子都觉得轻快了些。 有一次,延安召开整风报告会,毛泽东在台上作长时间讲话,天气炎热,会场闷热难耐,许多人已经昏昏欲睡。 陈赓坐不住了,他不声不响地站起身,走上主席台,径直拿起主席的水杯喝了几口水,然后一抹嘴,又大摇大摆地回到座位。 这种举动放在普通人身上可能会被认为是失礼,但他这样做却并不令人反感,反而让人会心一笑,毛泽东也没有责备他,现场的紧张情绪一下子缓和下来。 陈赓之所以能这样自由地表达自己,还因为他与毛泽东之间有着长年的信任关系,长征途中,毛泽东曾身患重病,难以行军,陈赓主动提出背着他走了一段路程。 这种生死之交,让彼此之间有了超出上下级关系的情感基础,毛泽东后来多次提到陈赓时,总是带着笑意,说他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不仅在军事上继续担任重要职务,还致力于军队现代化建设,他主导创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培养了大批军事科技人才。 这所学院后来成为国防科技的重要基地,为国家的核工业、导弹工程等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晚年时期,陈赓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多次心脏病发作后,医生建议他减少工作强度,但他仍坚持参加会议和科研活动。 他曾对身边人说,革命者不是靠保养身体活着,而是靠理想和信念撑着,他的话不多,却总让人记得很深。 1961年3月16日,陈赓因心脏病突发在上海去世,年仅58岁,噩耗传出后,许多老战友和百姓都感到沉痛不已,这个在枪林弹雨中奋战一生、在革命队伍里用笑声带来温暖的人,永远地离开了。 如今,回望那句“我候谁的补”,不只是一个玩笑,更是陈赓真实性格的写照,他不拘小节、乐观豁达,用轻松的方式面对复杂局势,用玩笑和热情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他是一位真正的军人,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同志,他的故事,值得人们铭记。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重回七大现场——中国青年报
“主席,什么叫候补?我候谁的补呀?”中共七大中,陈赓被选为候补委员,会议结束后,
如梦菲记
2025-07-13 15:52:56
0
阅读:1549
蓦然回首
以指挥能力来看,他和粟裕可以评元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值得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