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山东烟台一个老汉,无意中挖到一个绿瓶子,为了不被人发现,便把它藏在家中10年,10年后的一天,老汉想买一台拖拉机,便把瓶子拿去鉴定,专家告诉他价值200万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6年夏天,山东烟台郊区的李家村天干气热,午后,一个五十多岁的农人李焕一背着锄头下地,他干活一向细致,看到一片杂草压住了玉米苗,便蹲下身子薅草。 手刚一拽,脚下一块土突然塌陷,他低头一看,土里露出几根白森森的骨头,他吓了一跳,心里直发毛,急忙把骨头合在一起重新埋上。 正准备离开时,泥土缝隙里一抹绿光晃了他的眼,他扒开一小块湿土,发现一个小小的绿瓶,通体晶莹,阳光下发着柔光。 他犹豫片刻,把瓶子擦了擦,包在破布里塞进衣襟,没让任何人看到,当时正是破“四旧”的风口上,家里要是藏了古物,说不准就会出事。 回到家后,他找了个旧木箱,层层包好藏在炕洞下,又搬来几块砖盖住,他不敢跟家里人说,连老婆孩子都瞒着。 日子照旧,一天天干活种地,瓶子的事他慢慢放到心底,这十年里,村里经历了不少变化,人口增加,耕地开得更多,可农具始终落后,到了1975年,他被推选为生产队长。 人手紧张,粮食产量上不去,队里又穷,连头毛驴都买不起一头,他心里惦记着拖拉机,可一问价格,光是定金就不是村里能拿得出的,腊月的一天夜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突然想起了藏在炕洞底的小瓶子。 他摸黑爬起来,点上油灯,把砖头搬开,小心地把瓶子取出来,擦干净泥点,绿光在灯下透出水汽似的光,他盯着瓶子看了很久,心里拿不定主意,第二天还是决定出一趟门。 他先去了供销社,柜台里的工作人员看了一眼,连连摇头,说像是文物,不敢收,李焕一又坐火车去了青岛,把瓶子拿到外贸工艺品部门,刚一放在桌上,几名工作人员立马围了过来。 有人仔细看了半天,脸色变得严肃,让他讲清楚来源,他把当年地里挖到的经过一五一十说了,没人训他,但也没多说好话,只告诉他这不是寻常物件,是清朝宫里赏赐的东西,按国家规定不能买卖。 他心里一下凉了半截,正要离开时,有人小声劝他,不如送去烟台博物馆,那边或许能有办法帮忙,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回了烟台,走进了博物馆,把瓶子交给了值班的专家。 几位老专家拿出放大镜,反复查看后神情凝重,说这是一件清代雕花翡翠鼻烟壶,应该是慈禧年间的御赏之物,有人提到,这种鼻烟壶曾出现在王懿荣家族的遗物中,是慈禧赏赐给他的随身物件。 王懿荣是清末的大臣,也是最早识别甲骨文的人,他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前,与家人一起自尽殉国。 他的遗物曾被埋入家族墓中,后因战乱墓地被毁,物件流散,这个鼻烟壶,很可能就是在那时流落民间,最终埋进了李焕一家的玉米地里。 专家们说得认真,也不藏着掖着,告诉他按文物法规定,这样的物件应上交国家,但可以申请奖励。 他回村后思前想后,心里不是没有舍不得,也有些遗憾,可想到村里缺农具,孩子们连稀饭都喝不饱,最后还是决定把鼻烟壶交给国家,他到博物馆签了字,留下了绿瓶,走时手里空空。 没过多久,一辆红色的“东方红”拖拉机开进了李家村,孩子们围着拖拉机跑,大人们站在村口围了一圈,议论纷纷。 那是村里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工具,之后几年里,它在村里开荒拓地、抽水抗旱、翻地播种,起了很大作用。 绿瓶从此进了博物馆,成了镇馆之宝,玻璃柜里它静静地立着,瓶身雕有缠枝葡萄和松鼠,透绿温润,像是刚从地里掏出来的样子,有人说它值几百万,有人说现在能值上千万,可李焕一从没后悔。 他还是住在原来的土屋里,有时带孙子去博物馆,看到那个瓶子,他只是站在展柜前安静地看一会儿,不说话。 他心里明白,瓶子再值钱,也比不上村子里一台拖拉机能带来的改变,他只是觉得,那年那天,他从地里挖出来的,不止是一个瓶子。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华豫之门收藏在线——农民挖出翡翠鼻烟壶值6000万,差点被换成拖拉机!
1966年,山东烟台一个老汉,无意中挖到一个绿瓶子,为了不被人发现,便把它藏在家
如梦菲记
2025-07-13 17:52:59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