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也不希望中国超过美国吗?其实跟美国比起来,俄罗斯更怕中国崛起,因为他们担心

碧瑶含烟柳 2025-07-14 00:13:29

俄罗斯也不希望中国超过美国吗?其实跟美国比起来,俄罗斯更怕中国崛起,因为他们担心,一个强大的中国会搅乱现在的国际格局,并且还特别害怕咱们提起那些历史遗留问题。 很多人一提到中俄关系,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盟友”“兄弟情深”“战略协作”。 但真要扒一扒,就会发现俄国人表面上笑嘻嘻,心里却是打着小算盘的。比起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俄罗斯其实更担心的是这个近在咫尺、一天比一天强大的中国。 俄罗斯对中国崛起的担忧,不是最近才冒出来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刚刚开始“闷声发大财”的时候,俄罗斯国内已经有不少声音在讨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俄罗斯政治与军事研究所的沙拉温就明确提出过,继车臣战争、科索沃战争之后,中国的崛起是“第三种安全威胁”。 你可能觉得夸张,但站在俄罗斯人的角度看看地图,他们的远东地区600万人口守着620万平方公里的地盘,隔着条黑龙江,咱们这边是东北三省加内蒙古,人口上亿。 再加上近些年中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俄方自然有些坐不住了。 所以哪怕中国是俄罗斯最大能源买家,俄方在跟中国打交道时,依然“留一手”。比如武器出口,卖给印度的可以是苏-30MKI全配置,但卖给中国的,往往就是“降级版”。 还有中石油在2002年竞标斯拉夫石油公司,俄罗斯议会硬是给否了,说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 他们怕的是中国不仅来买资源,还要把人留下来、把资本留下来,最后把影响力也稳稳扎根在远东这片地上。 中俄之间的高层互动,看起来确实热闹。文件一签一摞,说得也都是“落实元首共识”“深化战略协作”这类高大上的话。 但实际操作上,两国始终保持着一种“靠得近但不捆绑”的微妙平衡。 中国一直拒绝和俄罗斯搞军事同盟,不是咱们不讲义气,而是历史太教训人了。 甲午战争之后,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东北;抗战胜利后,苏联红军留下的不是友谊,而是对旅顺、大连的军事控制;1960年代更是翻了脸,撤援、核威胁一样不少。 吃过亏的人,自然知道界限在哪。咱们不是不合作,但绝不会再把命运绑在别人身上。 更关键的是,两国的战略诉求压根不一样。俄罗斯是“推桌子”的选手,想彻底打破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不惜一战,比如乌克兰战争。 中国则是“修桌子”的思路,在现有国际体系内谋发展,靠“一带一路”、靠自贸区谈判、靠全球南方国家的支持,一步步提升自己的话语权。 一个想砸牌桌,一个想坐稳牌桌,怎么可能完全步调一致? 即便在军事合作上,俄罗斯也从来不“全心全意”。比如中国曾希望联合研发第五代战斗机,俄罗斯拒绝了,转头却跟印度搞“苏-57”合作。 他们还向越南出售“堡垒”反舰导弹,射程可以覆盖整个南海,明摆着不是只看着赚钱那么简单。 这些做法,就是在对冲中国的崛起。既不想得罪中国,又不愿意让中国手里握太多牌。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是“保持战略平衡”。 中国人讲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俄罗斯对这句话,可是听得浑身发紧。 19世纪中俄签下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让中国失去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包括如今的海参崴、库页岛南部、外兴安岭地区。 虽然2004年中俄边界已经划定,但俄方心里清楚,一旦国内局势动荡、国家出现裂痕,中国有没有可能“旧账重提”? 他们自己都在担心这一点,所以这几年中俄在远东搞开发,俄方的条件一个比一个苛刻。 要求中企必须雇佣70%的俄籍员工,禁止土地买卖,还要中方出钱但不能控股。合作是合作,但别想掌控。 面对俄罗斯这种“又想靠你、又怕你强”的姿态,中国的策略非常清楚:拉得近,但不绑死;合作多,但不交底。 比如投资远东地区,2024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超过120亿美元,修铁路、建码头、搞天然气出口,但都不直接介入当地治理,避免惹出“新殖民主义”的指责。 法律上也做了固边动作,2023年发布的《中俄边界问题白皮书》,从法理上彻底“锁边”,不给任何模糊空间。 军事上也是“防得住、打得赢”。在珲春部署东风-17导弹,能覆盖日本海和俄远东战略要地;又通过上合组织设立“地缘安全观察员”,把地缘问题纳入多边机制,避免双边谈崩时没法处理。 眼下的中国,虽然强大,但还没到让俄罗斯彻底焦虑的程度。真正让他们忧心的,是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那整个亚欧大陆的格局,恐怕都得重新改写。 俄罗斯真正担心的,是一个技术领先、经济主导、文化输出的中国。一个不仅在买他们的油气,还能影响他们周边国家政策选择的中国。一个不再需要靠“战术合作”维系关系的中国。 中俄可以合作,但在国际政治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合作中保持主动,在博弈中坚定立场。 信源:张健荣《中国和平崛起与俄罗斯民族复兴的互动关系》上海社会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

0 阅读:3
碧瑶含烟柳

碧瑶含烟柳

碧瑶含烟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