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开国少将钟伟病重,黄克诚去医院看望他,问:“农村老家还有些什么亲人?

如梦菲记 2025-07-14 10:53:14

1984年,开国少将钟伟病重,黄克诚去医院看望他,问:“农村老家还有些什么亲人?”钟伟听后,说:“我儿子,3个孙子、2个孙女都在农村生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4年6月,开国少将钟伟因病住进北京一家军队医院,那时他已七十三岁,身体状况非常不好,医生建议换个单间便于照料,他坚持不肯,说这样会浪费资源。   护士推来轮椅,他摆手拒绝,坚持拄着拐杖慢慢挪步,他住的是普通病房,身边没什么陪护,衣着简朴,铺盖陈旧,看不出这是曾经战功赫赫的将军。   消息传出后,一位年迈的老同志悄悄赶到病房,八十一岁的黄克诚来看望这位老部下,他们曾在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共过事,也曾在东北一起打过硬仗,医院走廊很静,病房内空气凝重。   黄克诚看着床上的钟伟,沉默许久,问起他老家的情况,钟伟声音嘶哑但说得清楚,说自己儿子、三个孙子、两个孙女都还在农村务农。   说完这句话,他靠在枕头上,没再多话,黄克诚没有劝慰,也没有许诺,只是抬手比了个大拇指。   钟伟1911年出生在湖南平江的一个农家,从小家境贫寒,十几岁时就开始给地下党送信,1928年平江起义后,他加入了红军,当上宣传员,走长征时腿被冻伤,留下终身病根。   抗战中头部被弹片削掉一块皮,左手被子弹穿过,他都不肯下火线,他打仗有一股狠劲,命令一下,冲得最前,他带的部队纪律严明,打起仗来不要命,打完仗谁也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东北担任东野五师师长,1947年三月,靠山屯一役,他接到命令东进配合主力,他在行军途中发现敌军主力正在西南方向扎营,他没有照命令走,而是调头西进。   他反复确认后拍板决定出击,他顶住上级三次急电催令,一举全歼敌军一个团,还牵制住对方增援部队,战后林彪在大会上表扬他,说部队要敢打这样的胜仗,这一仗,他从师长破格升任纵队司令。   建国后,他调任北京军区参谋长,军衔虽是少将,但分量不轻,1959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有人指控彭德怀长征时下令处决红军连长,说钟伟在场作证。   钟伟当场站起,说那事是他执行的命令,彭德怀根本不在场,他讲得清清楚楚,不留情面,他不肯背着良心说假话,结果会后被带走,下放到安徽当副厅长,他没申诉,也没抱怨,只说该说的已经说了。   钟伟对子女从不照顾,1949年解放长沙,他的儿子找到他,希望在城里谋个差事,他连眼皮都没抬,叫他回农村种地,后来单位要恢复他儿子的公职,他也拒绝了,说不能给政府添麻烦。   他孙女在北京读书,毕业后想留城里工作,他说考得上就留,考不上就回老家,她回平江考了师范,从此扎根农村,他的一个孙子复员后地方想给安排工作,钟伟打电话过去,说不能搞照顾,要靠自己。   他的家人从未坐过他的军车,连单位发的“国家粮”指标,他也让给保姆,他住院期间不让人照顾,哪怕是在医院也不肯沾一点公家便宜。   他用过的物品多是几十年前缴获的日军军用物资箱,衣物洗得发白,连床单都是旧的,他的电视和冰箱在临终前都被他交了党费,组织想补发工资,他说家里人生活得下去,不需要再花国家的钱。   钟伟走后,家人按他遗嘱,没有举行追悼会,也没接受补贴,他的骨灰撒在平江天岳书院后山,他走时只留下一本写满诗词的笔记、几件旧衣、一箱战利品,他的后人继续在乡下务农,没一个人借着他的名头谋私利。   黄克诚离开病房时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他明白这位老战友始终如一,一辈子坚守本分,把信仰活成了骨头。   院外风吹过老槐树,阳光落在走廊尽头的地砖上,钟伟的晚年,没有鲜花掌声,但留下的,是干干净净的一生。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吴堡县妇联——「廉洁文化进家庭」开国将军钟伟的家风

0 阅读:66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