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位身高一米七、身材壮硕、嗓音粗重的马来西亚女华侨李月美穿上弟弟的衣服,谎称自己是个小伙子,报名参加了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成了一名军车驾驶员,期间竟无人发现她是个“假小子”,真是“当代花木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8年,中国正处在生死关头,日军节节推进,大片国土相继沦陷,广州失守,香港通道受阻,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承载着大量军需物资的运输任务。 这条被称为“抗战生命线”的道路,路况险恶、气候恶劣、敌机不断袭扰,需要大量技术熟练、体能出色的司机。 国内司机人手严重不足,急需增援,南洋华侨听闻祖国危机,纷纷响应号召,组织起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志愿参与运输工作。 在马来西亚槟城,一个普通华侨家庭里,李月美看到祖国危难,心中燃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她出生于1918年,自幼在当地华侨学校读书,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尤其中文基础扎实。 她个子高大,身材健壮,声音粗重,会开汽车,也常参与抗日义演和募捐,得知服务团招募司机,她立刻想报名。 然而服务团明令只招男性,女性不能参加,她一心想要为国家出力,没有被拒绝打退,决定女扮男装,剪去长发,换上弟弟的衣服,隐瞒身份,重新报名。 她凭借坚定的意志和机敏的举止顺利通过审查,进入南侨机工服务团,在不久后的冬天,她与其他数百名南洋机工一道,辗转乘船登岸,经由越南抵达中国西南,最终到达昆明。 那段旅程长时间在海上颠簸,又经历了多日山路行军,十分辛苦,到昆明后,她接受了为期两个月的严格军事训练,之后被分配至贵州红十字会车队,正式成为一名军车司机。 滇缅公路山高路险,弯多坡陡,沿途多为悬崖峭壁,加之战时日机频繁轰炸,几乎每一趟运输都在与死神博弈。 李月美毫不畏惧,驾驶技术娴熟,驾驶军车在这条道路上日夜奔波,运输武器、药品和其他军需物资,她穿着男装,说话声音粗重,行事干脆利落,连一起工作的队友都未曾察觉她的真实身份。 她多次参与抢运伤员,将伤者从前线送往后方救治,有一次,运输途中遭遇日机轰炸,道路泥泞难行,车辆陷入险境,她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维修,将车辆拖出泥潭,继续前进。 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和随时可能到来的空袭,让无数司机身心俱疲,许多人倒在了这条生命线上,短短几年间,三千多名机工中牺牲了上千人。 1940年秋天,李月美执行一次物资运输任务时,车辆不慎翻入山沟,驾驶棚被砸扁,她被卡在车内,头部受伤严重,一支路过的南侨机工车队发现事故,紧急展开救援。 一名来自海南的机工杨维铨奋力将她从车内拉出,送往医院抢救,抢救过程中,医生才发现这位“男司机”原来是女性,这个消息很快传开,引起震动,许多战友感到惊讶,也由衷钦佩她的勇气与奉献精神。 伤愈之后,李月美继续参与抗战工作,这一次,她不再隐藏身份,而是转为担任护士,参与救护伤员的工作。 她在战地医院里继续付出,将精力投入到救死扶伤之中,抗战胜利后,她与杨维铨结为夫妻,一同前往缅甸定居,开始新的生活。 婚后,他们育有十个孩子,其中八个被送回中国读书,李月美为了照顾孩子,也多次返回中国,支持他们的学习与成长。 她作为归侨代表,还曾参加周恩来总理出访期间的侨民座谈会,受到高度评价,她的事迹被广泛传颂,被称为“巾帼英雄”、“现代花木兰”。 到了1968年,李月美在国内遭遇严重的不公对待,被诬陷为特务,受到极大精神折磨,身心俱疲之下,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多年之后,她的名誉才在1979年得以恢复,但一个真正为民族出生入死、献出青春的英雄,已无法再听到迟来的道歉。 李月美用她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信念与牺牲,在最艰难的年代,她跨越千里,从海外归来,隐藏身份,为国家运输生命物资,在所有人都无法辨别她身份的岁月里,她以一人之力撑起一段无声的战斗。 她的一生,是华侨抗战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一位女性在时代浪潮中不屈不挠的见证,今天我们享受和平,不能忘记她的名字,李月美,应被永久铭记。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巾帼英雄李月美——台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我们心目中最敬爱的周总理从来都是注重仪表的,但,凡事都有个例外,看看这张照片,是
【5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