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这次真的是“希望渺茫”了!面对美国8月1日开始征收30%关税的威胁,布鲁塞尔方面还在做着最后的努力,希望能够在deadline前达成某种协议,把这个让人头疼的关税降下来。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已经明确警告,如果各国不能及时与美国达成协议,8月1日起就要按照4月份宣布的政策征收“对等关税”,特朗普也在7月12日正式宣布,自8月1日起对欧盟征收30%的关税。 说白了,美国现在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关税这个事儿,是铁了心要收的,什么增值税争议、激素牛肉问题、氯洗鸡标准,这些看起来像是谈判的焦点,但实际上更像是借口。 真正的原因可能更加现实:关税收入现在已经成为美国联邦政府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占到联邦税收的相当比例,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任何政府来说都是一块不容忽视的“肥肉”。 按照2024年美欧之间的贸易规模来算,如果真的对欧盟商品征收30%的关税,美国政府每年能够增加上千亿美元的收入。 加上对墨西哥、加拿大以及其他地区的关税,这个数字还会更加可观。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些钱来得“理直气壮”,毕竟在他们看来,这是通过“纠正贸易不平衡”获得的合理收入。 欧盟方面显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据报道欧盟已经在谈判中做出了一些让步,甚至打出了“中国牌”,承诺与美国共同应对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努力似乎并没有打动华盛顿。 更让欧盟感到无奈的是,美国的态度变化实在太快,前一天可能还在商量合作事宜,后一天就可能收到关税威胁信,这种“翻脸比翻书还快”的节奏,让传统的外交谈判变得格外困难。 特朗普在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信中明确表示,美国必须摆脱由欧盟关税、非关税政策和贸易壁垒造成的长期、巨大且持续的贸易逆差,这种表态基本上等于是在说:不管你们怎么谈,我们的核心要求是不会变的。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场贸易博弈的结果最终还是会体现在购物小票上,欧洲的奶酪、红酒、汽车、奢侈品,这些日常能够接触到的商品,价格都可能因为关税而上涨。 当然美国消费者也不会独善其身,30%的关税最终还是要转嫁到商品价格上,买单的还是美国的老百姓,只不过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的税收来做其他事情,算是一种“左手倒右手”的操作。 从全球贸易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确实会对现有的国际贸易体系造成冲击,当贸易战成为常态,所有参与者都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策略和布局。 欧盟现在面临的选择其实很有限:要么接受美国的条件,在一些核心利益上做出妥协;要么硬扛到底,准备承受关税带来的经济损失。 无论怎么选择,这都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毕竟美欧之间的经贸关系复杂程度远超想象,任何重大调整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美国已经与英国、越南等国达成了初步框架协议,这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某种“模板”,但每个国家的情况不同,照搬别人的模式未必行得通。 距离8月1日的deadline越来越近,欧盟的时间确实不多了,在这种压力下,最后几天的谈判可能会异常激烈,各种妥协和交换都有可能出现。 你觉得欧盟最终会选择妥协还是硬扛? 信息来源:京报网 冯德莱恩:欧盟仍然努力争取在最后期限之前达成协议
趁你病,要你命!就在欧盟自认给美国大哥递上“投名状”、刚在中欧谈判中翻脸掀桌
【1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