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男子身体瘙痒,于是就去公立医院检查,但是结果要在三个工作日才能拿到,男子就

烟雨评社 2025-07-14 16:53:21

重庆,男子身体瘙痒,于是就去公立医院检查,但是结果要在三个工作日才能拿到,男子就又去私立医院检查,因为私立医院第二天就能拿到结果,等私立医院结果一出来,男子发现他HPV阳性,这把男子吓得不行,连忙治疗,当天就花了1万8,后续还有十天的治疗,每天需要8000元。不过等男子去拿公里医院检查单之后,发现一切正常,HPV为阴性。他认为,私立医院检查有误,已经投诉到卫健委;而私立医院的负责人认为男子诽谤,已经报警。 重庆的欧先生因为下体有些瘙痒,去了当地一家权威的三甲医院检查。可报告偏要等三个工作日,这可把欧先生急坏了,他上网一查,越看心越慌,生怕耽误了病情。也就在这时,他发现附近有家私立医院号称第二天就能出结果,这不就是救命稻草吗,他想都没想就去了。 第二天取报告时,欧先生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报告单上赫然三项阳性,医生更是表情严肃,说他感染了高危病毒,再不治就可能恶化。欧先生一听,脑子嗡的一声,再联想到自己的症状,对医生的话深信不疑。 医生随即开出打点滴、吃中药、外加激光扫射的套餐。欧先生身上并无疣体,医生却解释说,这是为了把病毒扼杀在萌芽状态。他觉得钱是小事,健康最大,当天就付了18000元。医生告诉他,后续至少要连续治疗十天,每天费用8000元。 就在他接受高价治疗的第三天,三甲医院的报告也出来了。欧先生顺道去取,拿到手却傻了眼:报告上十几项检测结果,清一色全是阴性,之前私立医院查出的那三项“高危病毒”,也明明白白写着阴性。他先是惊喜,毕竟权威医院说他没病,可冷静下来,却发现自己被私立医院骗了。 欧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上海一位打工小哥也因为身上痒,在网上被弹窗广告吸引,稀里糊涂地进了一家民营医院。检查结果同样吓人:感染HPV,还有两项高危。医生建议他立刻住院,至少十天。 小哥一听就慌了神,二话不说辞了工作,拿出一年攒下的近三万块钱,住进了医院。可十天过去,钱花光了,身上的痒却一点没好。他这才觉得不对劲,赶紧去了三甲医院复查,结果是根本没有感染HPV,不过是些小毛病。 小哥高兴自己没病,又气又恨丢了工作、花光积蓄,精神上备受打击。他拿着新报告去找那家民营医院,对方却轻飘飘地回了一句:可能是我们这十天的治疗起效果了。 这两个事件都指向了医疗领域一种精心设计的陷阱:“恐慌营销”。它的剧本通常分三步。夸大病情,把普通的瘙痒、炎症描述成“高危病毒”的前兆,利用患者的恐惧心理打开缺口。 利用信息不对等,出具一份看似“高科技”却真假难辨的报告,彻底击溃患者的心理防线,最后顺势推出一套昂贵又无法拒绝的治疗方案,实现最终目的,掏空你的钱包。 欧先生明明没有疣体,却被安排了激光治疗;上海小哥根本没有感染HPV,却被要求住院十天。一边是子虚乌有的诊断,一边是毫不必要的高价治疗。 当患者回过神来质疑时,这些机构甚至能反客为主。欧先生找上门,对方竟倒打一耙,说三甲医院“取样不到位”,甚至报警称欧先生“诽谤”。这种操作,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患者付出的代价,远不止是钱。欧先生几天内就花掉一万八,还背上了八万元的“治疗贷”;上海小哥更是耗尽了一年的血汗钱。 更折磨人的是精神上的反复碾压:从最初得知“病情”的恐惧,到发现被骗后的愤怒,再到维权时的无力与糟心,每一步都是煎熬。小哥甚至为此丢了工作,更是雪上加霜。 从法律上看,这种行为已经涉嫌欺诈。如果医院明知结果有误,还诱导患者接受高价治疗,患者完全有权要求退款并索赔,包括精神损失。至于医院反咬一口说患者“诽谤”,更是站不住脚。欧先生手握两份截然相反的报告,他的质疑有理有据,根本谈不上捏造事实。 当然,道理都懂,可现实中维权却困难重重。取证难、鉴定复杂、诉讼周期长,常常让普通人筋疲力尽。而对违规医疗机构的处罚,如果只是罚款了事,往往不痛不痒。只有当吊销执照、追究刑责成为常态,违法成本高到他们不敢再犯时,情况才可能真正改变。 我们身体不适,务必首选正规公立医院,特别是需要做重要诊断时,别图一时方便或轻信网络广告,要对疾病有基本的认知,不过度恐慌,不给骗子利用焦虑的机会。所有病历、报告、缴费单据,一定要妥善保管,这不仅是你的健康档案,更是你维权时最硬的底牌。 医疗本是守护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而不应成为某些人趁火打劫的生意。要重塑医患之间的信任,除了患者擦亮眼睛,更需要监管的“手术刀”精准切除这些行业毒瘤。 说到HPV这个事,其实很多人都有误解。HPV病毒确实有些高危型可能引发癌症,但也不是一感染就会得癌,更没必要一听阳性就慌得不行,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建议,不会一上来就让做各种昂贵治疗。遇到类似情况,最好多去几家医院看看,别被一家之言给吓住了。 信源:重庆天天630

0 阅读:0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