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被暴徒当街打死,周总理得知此事后,愤怒之情溢于言表,责令公安人员立刻

周平聊历史 2025-07-14 20:36:25

“两弹元勋”被暴徒当街打死,周总理得知此事后,愤怒之情溢于言表,责令公安人员立刻彻查此事,特别指派粟裕亲自前往围捕凶手。 姚桐斌,1922年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穷苦人家,家里八个孩子,靠一个小粮铺勉强度日。小学毕业后,他本该帮家里干活,可他硬是靠着小学校长的资助上了中学。1937年抗战爆发,无锡沦陷,15岁的他带着几个同学冒险穿过日军封锁线,跑到上海继续读书。那时候,他没钱交学费,睡教室,吃青菜豆腐,饿了就喝白水,可成绩愣是拔尖。 后来,他辗转到江西读完高中,1941年考上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大学条件差,晚上靠油灯看书,他却凭着一股韧劲,1945年以全校第一毕业。毕业后,他在国民政府矿冶研究所干了两年,攒下点经验。1946年,他争取到公费留学机会,1947年去了英国伯明翰大学读博士。国民党垮台后,资助断了,他靠两年奖学金熬了四年,吃面包啃水果,硬是拿下博士学位。之后,他又在伦敦和德国深造,1956年在瑞士加入共产党,成了“两弹一星”功臣里唯一在海外入党的科学家。 1957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国,加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开始搞航天材料研究。他带着团队攻克了高温钎焊合金等难题,为中国航天打下基础。那些年,他没日没夜地干,头发都熬白了,可从没喊过一句累。 1968年6月8日,姚桐斌的生命定格在了46岁。那天是周六,他从研究所回到北京南苑的家,刚坐下吃了几口饭,门外就闯进来一群暴徒。这帮人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派”,受当时“打倒反动学术权威”的风气影响,把姚桐斌当靶子。他们冲进来就动手,把他拖到街上拳打脚踢,还用钢管砸他的头。他倒在地上,血流了一地,几个小时后就没了气息。 这事发生时正值动乱年代,社会秩序乱成一团。暴徒里有两个主犯,一个姓高的炊事员,一个姓于的电工,跟姚桐斌没啥工作交集,更谈不上私人恩怨。他们就是被当时的环境煽动,脑子一热犯了罪。事后,邻居想找人救他都没来得及,眼睁睁看着一条命没了。 姚桐斌遇害的消息传到周恩来总理那儿,总理气得当场摔了茶杯。他平时温文尔雅,能让他这么失态,可见这事有多严重。总理立刻下令公安部门彻查,还特别指派大将粟裕带队围捕凶手。粟裕那时候身体不好,可还是亲自去了东高地研究所,军方和公安联手把压力铺开。没多久,两个凶手就被揪了出来,一个姓高,一个姓于,全是普通工人,没啥背景。 调查清楚后,周总理还要求加强保护其他科学家,甚至说必要时可以用武力。这件事让高层意识到,动乱不能再这么下去,人才是国家的命根子。1979年,法院判了凶手,姓于的15年,姓高的12年,算是给了姚桐斌一个迟来的交代。 姚桐斌的死,对中国航天事业是个大打击。他研究的耐高温材料,是后来神舟飞船和嫦娥工程的基础。他要是多活几年,说不定能带出更多成果。可惜,动乱年代不讲道理,好人反而成了牺牲品。他的家人也受尽苦头,妻子彭洁清一个人拉扯孩子,还得四处奔走为他讨公道。 1978年拨乱反正,姚桐斌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洗刷了冤屈。1985年,他拿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9年又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枚奖章用黄金和钛合金做成,沉甸甸的,代表着他一生的分量。彭洁清替他领了奖,后来捐给国家博物馆,让大家记住他的贡献。 姚桐斌的故事没随着时间淡去,反而越来越多人知道。2003年,彭洁清在清华大学讲他的事迹,说他是为了国家科技献了命,精神得传下去。他的研究成果到现在还在用,中国航天能走到今天,少不了他当年的拼命。那些暴徒毁了他一条命,可毁不掉他的价值。 想想看,一个穷小子靠自己奋斗成了国宝级科学家,最后却死得这么惨,真是让人唏嘘。可他的付出没白费,国家后来也越来越重视人才保护,这不就是他用命换来的教训吗?

0 阅读:75

猜你喜欢

周平聊历史

周平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