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破防了!纽约时报近日竟然报道:“俄罗斯人曾经崇尚西方的一切,如今却视中国为一种时尚!”随后,便是列举了在俄罗斯掀起的中国热的三个表现。 “你好,谢谢,再见!”曾经,这些简单的中文问候语在俄罗斯街头还显得稀罕,但如今,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等顶尖高校都开设了中文专业,连理工学院都把汉语列为选修课。 19岁的莫斯科城市大学学生伊耶夫斯卡娅直言:“中国正在崛起,掌握中文能为我带来更好的未来。”更夸张的是,俄罗斯精英阶层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甚至不惜花每月5000美元高薪聘请中文保姆,这种待遇连法语保姆都望尘莫及! 这股汉语热有多疯狂?莫斯科的公立学校中文课名额供不应求,招聘网站上要求掌握中文的职位数量激增,连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中国时都特意提到,全俄已有9万名学生在学习中文。 对比之下,曾经被视为“高贵象征”的法语,如今在俄罗斯的热度早就被中文甩在身后。西方媒体大概没想到,他们苦心经营的“文化殖民”,最后竟被中国的方块字轻松破局! 走在莫斯科街头,随处可见比亚迪、吉利等中国汽车的身影。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销量突破90万辆,占进口车市场份额超80%,预计2025年将达到90%。 曾经开保时捷的俄罗斯富豪,如今却把座驾换成了理想汽车,还自嘲“宝马虽然有面子,但中国车更香”。 更绝的是,宁波外贸企业带着榨汁机、空气炸锅等小家电参加莫斯科展会,4天就卖出2亿元,直接让俄罗斯消费者体验了什么叫“中国制造的魔力”。 电商平台上的中国商品更是疯狂刷屏。俄罗斯最大电商Wildberries的数据显示,每三笔订单中就有一笔是中国商品,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设备和家用电器长期霸占热销榜。 曾经被西方制裁搞得焦头烂额的俄罗斯人,现在发现“中国货不仅便宜,质量还比西方货更靠谱”。 最讽刺的是,那些曾经高价追捧的西方奢侈品,如今在俄罗斯货架上却无人问津,反倒是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被抢购一空——这波反向制裁,真是打得某些国家措手不及! 当莫斯科地铁换上“中国主题列车”,当红场边出现怀抱圣诞树的巨型熊猫雕塑,当克里姆林宫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俄罗斯人对中国文化的追捧已经从猎奇变成了日常。 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里,中国舞剧《咏春》用刚柔并济的武术与舞蹈征服了俄罗斯观众,连俄罗斯媒体都惊叹:“这才是真正的东方美学!” 更让西方破防的是,中国科幻小说和电视剧在俄罗斯年轻人中掀起热潮。刘慈欣的《三体》不仅登上俄罗斯畅销书榜,还催生了30多篇学术论文;中国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在俄罗斯流媒体平台播出时,弹幕里全是“大唐盛世太震撼”的感叹。 最绝的是,俄罗斯网友自发成立字幕组翻译中国网文,甚至有人用俄语创作带有中国元素的网络小说——这种文化输出,可比某些国家的“价值观外交”高明多了! 俄罗斯的“中国热”,本质上是西方自食其果的写照。当美西方挥舞制裁大棒,试图用经济封锁迫使俄罗斯屈服时,他们没想到,中国用实实在在的合作与发展,为俄罗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从能源到科技,从文化到教育,中俄合作正在重塑全球格局,而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西方国家,如今只能在一旁酸溜溜地抱怨“俄罗斯人变了”。 但真相是,俄罗斯人没变,他们只是看清了谁才是真正的朋友。当西方还在沉迷于“阵营对抗”的冷战思维时,中国早已用开放包容的姿态赢得了人心。
俄罗斯街头采访,一个记者问了几个俄罗斯人,如果国家需要,你愿意参军去战场吗?问
【10评论】【6点赞】
那山哥
经济基础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