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刘备赐死儿子刘封,刘封不想死,便问刘备:“丢失荆州和二叔被杀,并非

曼冬看娱乐 2025-07-15 09:49:14

公元220年,刘备赐死儿子刘封,刘封不想死,便问刘备:“丢失荆州和二叔被杀,并非儿臣的过失,父王为什么要杀我?”刘备道:“若你和孟达发兵救荆州,二弟岂会落入东吴?你反而见死不救,难道不该死吗?”

刘封猛地抬起头,脖子上的青筋突突直跳。他手里的囚链哗啦作响,铁环磨着掌心的老茧,疼得钻心。“父王!”他的声音劈得像被刀割过,“上庸刚定,孟达本就心怀二志,儿臣若抽兵去救,上庸必失!到时候非但救不了二叔,连这三郡之地都要赔进去!”

刘备坐在案后,玄色王袍的袖子垂在案几上,遮住了紧握的拳头。案上的烛火晃了晃,把他鬓角的白发映得格外刺眼。“二弟在荆州被困数月,你哪怕派一支偏师,也能拖延些时日!”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冰碴子,“可你呢?连封求救信都压着不回!”

“儿臣没有!”刘封往前踉跄一步,囚链拽得他手腕淌血,“孟达说二叔勇猛,定能突围,还说这是诸葛亮的计策,故意让二叔牵制东吴兵力!儿臣虽不信,可上庸的粮草军械都在他手里,我调不动一兵一卒啊!”

这话像根针,刺破了殿里的死寂。旁边侍立的诸葛亮突然咳嗽两声,手里的羽扇轻轻摇了摇。刘封看见他眼底一闪而过的复杂,心里猛地一沉——孟达降魏前,曾派人送过封信给他,说“诸葛亮素恶你刚猛,恐日后难制,不如早做打算”,当时他只当是挑拨,现在想来,那话里藏着的寒意,比囚链还冷。

刘备的目光扫过诸葛亮,又落回刘封身上。他忽然想起十八年前,在新野城外第一次见这孩子的模样。那时刘封才十岁,骑着匹小马,举着木剑跟在自己身后,喊着“义父”,眼里的光比星星还亮。后来长坂坡大战,这孩子单骑冲阵,把阿斗从乱军里抢出来,浑身是血地跪在自己面前,说“誓死护着弟弟”。

可现在,这孩子长大了,性子烈得像头野马,连自己的话都敢顶撞。去年关羽水淹七军,刘封竟敢在庆功宴上跟魏延争执,说“二叔用兵太急,恐有后患”,当时他还斥责了几句,现在想来,那话竟成了谶语。

“父王忘了?”刘封的声音软下来,带着哭腔,“那年在汉中,儿臣替您挡过一箭,箭头至今还在骨头上。您当时抱着我说,封儿是你的左膀右臂……”

刘备的喉头动了动,没接话。他何尝不记得,只是有些事,由不得他。诸葛亮昨夜还在灯下劝他:“刘封刚猛,陛下百年之后,阿斗恐难制御。”这话像块石头压在他心口——他可以容忍刘封犯错,却不能容忍有人威胁到阿斗的将来,哪怕那人是自己一手养大的义子。

殿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三下,已是三更。刘封看着刘备紧绷的侧脸,突然明白了。所谓的“见死不救”,不过是杀他的由头。真正要他命的,是他脖子上那“义子”的名分,是他手里握着的上庸兵权,是他比阿斗更勇猛的身手。

“我明白了。”刘封低下头,声音轻得像叹息。他不再挣扎,任由侍卫解开囚链,换上那碗送来的毒酒。酒液琥珀色,泛着诡异的光,闻着有股杏仁的甜香。

“儿臣……最后求父王一件事。”他捧着酒碗,指尖微微发颤,“孟达降了魏国,儿臣虽没能杀他,却也断了他的后路。求父王善待上庸的将士,他们都是跟着儿臣出生入死的兄弟。”

刘备闭上眼睛,挥了挥手。泪水顺着眼角滑下来,滴在王袍上,洇出个小小的湿痕。他听见刘封把酒碗凑到唇边,听见那声压抑的哽咽,听见碗碎在地上的脆响,却始终没再睁开眼。

等一切平息,诸葛亮上前一步,轻声道:“陛下,刘封已去了。”

刘备缓缓睁开眼,殿里的烛火已经快燃尽,只剩下几点微光。“厚葬吧。”他站起身,脚步有些踉跄,“按王子的礼节。”

走出殿门时,夜风带着寒意灌进来。刘备望着天上的残月,突然想起刘封小时候,总爱缠着他问:“义父,我能跟阿斗弟弟一样,叫你父王吗?”那时他笑着摸孩子的头,说:“傻孩子,你本就是我的儿。”

如今想来,那句话或许从一开始就错了。在这帝王家,哪有什么真正的父子,只有算不尽的权谋,和舍不掉的江山。

后来听说,刘封死的那天,上庸的将士们哭了整整一夜。有人说看见天边有颗将星坠落,拖着长长的光,像极了当年刘封单骑冲阵时,背后扬起的那面写着“刘”字的大旗。

0 阅读:114

猜你喜欢

曼冬看娱乐

曼冬看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