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党组织派人找到浦安修,向她移交了补发给彭老总的48000元工资稿费这

底层史观吖 2025-07-15 10:12:45

1978年,党组织派人找到浦安修,向她移交了补发给彭老总的48000元工资稿费这及一些私人物品。浦安修有些犹豫是否接受,来人告诉浦安修:“您和彭总的离婚申请组织上没有批准,您还是彭总的夫人。”

主要信源:(中国日报网——为“幸存者”黄克诚作传:九上九下而未悔;党史博采——浦安修向组织提出和彭老总离婚,邓小平:离婚不离婚是家务事,我们不管)

浦安修拿到彭德怀补发工资和遗物时已是花甲之年。

这是1978年的事,距离彭德怀元帅辞世已经过去整整四年。

那年头开了个重要的会,给彭老总平了反,组织上补给他四万八千块钱工资和稿费,加上生前的书籍和随身物品,都交到了浦安修手上。

浦安修摸着那些泛黄的笔记本,眼泪就把前襟打湿了。

这些东西把她拽回过去,看见自己这辈子最后悔的场面。

62年那个星期天,她从彭德怀手里接过半个梨,走出共同生活二十多年的家门。

时间倒回40年前,1938年的延安。

彭德怀刚40岁,因为前段婚姻受了重伤,发过誓不再娶妻。

可他的老部下陈赓把这事记在心上,专程在女子篮球赛上设了个局。

当彭德怀说那个戴眼镜的细高个姑娘球打得漂亮时,陈赓紧着介绍:北师大来的浦安修,有学问又正派。

当时北上有文化的女青年很少,浦安修和她两个姐姐都是出了名的才女。

交往半年后,俩人在窑洞里成了婚。

婚后的日子有聚有离。

战争年代彭老总常年在前线,浦安修就在后方搞教育,直到全国解放才算团圆。

谁想太平日子没过几年,从1962年开始浦安修就不怎么回家了。

起初是周末还回来,后来行李一件件搬进北师大宿舍。

有天彭德怀看见她书架全空了,心里明白要留不住了。

那年十月底的星期天,夫妻俩面对面吃完饭,彭德怀掏出一个梨削好,切成两半。

梨子在北方有离别的意思,浦安修接过半边咬下去,两人都知道这段婚姻吃到头了。

分开后没多久,浦安修写了离婚报告往上递。

报告传到了邓小平手里,小平同志批示:“这桩婚姻是历史形成的,如今彭德怀同志身处困境,离婚不利其情绪稳定,建议维持现状。”

报告又经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过目,都没签字批准。

其实法律上他们还是夫妻,但在老百姓眼里,浦安修做绝了。

在彭德怀最后病危之际,她终究没去见一面。

所以1978年补发的手续办下来时,浦安修接过信封的手都在抖。

组织递给她遗物这个动作,说明还认她是彭老总的遗孀。

这48000千块在当时顶普通工人百十年工资,浦安修哪敢自己作主。

她找来照顾彭老总晚年最尽心的两个侄辈,彭梅魁和彭钢,三个人开了三天会才定下章程。

彭德怀的遗物分得清清楚楚。

军事类的东西,包括手枪、望远镜全送去了军事博物馆。

书籍笔记留给后人做研究。

补发的钱也分作三份:一份给照顾他半辈子的警卫员景希珍,一份给彭梅魁和彭钢两家子侄,剩下的照彭老总生前念叨过的,送回老家湘潭县捐给学校修校舍。

浦安修自己一分没留,她心里揣着另一桩心愿。

她要把彭德怀在牛棚里写的回忆录整理出版。

接下来三年,浦安修带着工作组走遍太行山区。

沿着彭德怀当年作战路线,从山西武乡八路军总部旧址,走到麻田那个左权将军牺牲的地方。

乡间老百姓听说来者是彭德怀家属,连夜修平了进村的黄土路。

在王家峪小学,浦安修看见窗户纸糊的教室直漏风,回京就把出版社给的稿费全取出来,一分不剩捐给左权、武乡两县的乡村学校。

《彭德怀自述》后来印了290万册,浦安修握着样书说:“这是老彭用命挣来的纸,换的钱该洒在长苗子的地方。”

她晚年一直住在北师大分的老房子里,墙上挂着彭德怀的照片。

有人问起过去的事,她只是摇头,直到1991年冬天,73岁的浦安修病逝前,才在遗嘱里交代:“别办追悼会,骨灰和书稿放一起,将来送到八宝山要是有机会就挨着老彭那格。”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229

猜你喜欢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