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数百万中国人跑到越南干活,却死活不愿意回国? 越南条件真能比中国强? 这个现象太诡异了,越南整体发展明显落后,可居然有成千上万的国人过去后就赖着不走,这到底图个啥? 最近几年,越南成了中国打工人的“新大陆”,东兴口岸每天清晨都挤满了跨境上班的国人,浙江商人扎堆芒街开店,甚至连四川小镇青年都漂洋过海去胡志明市当管理。 这事儿乍一听挺魔幻——越南GDP还不到中国的零头,基建和工资水平也明显落后,为啥这么多人宁愿背井离乡也不愿回来? 咱先从钱袋子说起,越南的制造业就像块磁石,吸走了大量中国企业。 2024年中国对越投资项目有955个,光电子产业出口就破了千亿美金。 就拿TCL来说,人家在越南建的平阳工厂,年产能几百万台电视,不仅辐射东南亚还出口欧美。 跟着企业出海的中国工人,在国内可能只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到了越南就能当上车间主管,月薪直接翻倍。 更绝的是,越南政府为了吸引外资,给高科技企业开出了“6免12减半”的企业所得税优惠,这让中资工厂能把更多利润砸在员工福利上。 生活成本也是个关键因素,河内的工人月薪大概3000块,虽然只有东莞的一半,但当地物价低得感人。 一碗牛肉粉不到10块钱,租个带空调的单间也就500块,更绝的是,越南的国际学校学费只有国内的三分之一,不少带娃的家长干脆把孩子送来读书,既能学外语还能避开国内的升学内卷。 政策红利也在推波助澜,越南为了融入全球产业链,一口气签了15个自贸协定,从欧盟到英国都能零关税出口。 这让中资企业找到了“曲线救国”的路子——把产品贴上“越南制造”标签,就能避开欧美对中国的贸易壁垒。 比如深圳的电子元件运到北宁省组装,再出口到美国,关税直接降了12%,这种操作让越南成了中企的“出海跳板”,自然也催生了大量跨境岗位。 说到底,中国人往越南跑,图的不是简单的工资差,而是抓住全球产业链重构的红利。 当“中国制造”升级为“全球制造”,那些敢于跨出国门的打工人,正在用双脚丈量着新时代的机会地图。 也许再过几年,越南的街头会出现更多说着普通话的创业者,而他们的故事,将成为中国经济全球化的鲜活注脚。
越南急眼了!中国该咋整呢?最近越南出台了个决议,2026年7月开始,河内中心地
【5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