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在印度理工学院演讲时说,中国花了3000亿美元研发5G,可是印度只花了大约两年半就实现了。最近,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在公开场合的一番发言,让不少关注科技领域的人皱起了眉头。 他在印度理工学院的演讲中提到,中国耗费 3000 亿美元才搞定 5G,而印度只用两年半就完成了这项 “壮举”。 这话乍一听像是印度科技的重大突破,但稍微了解通信行业的人都知道,这里面的水分可能比想象中要多。 5G 技术的门槛到底有多高? 业内常说,它是 “从沙子到系统” 的全链条工程 —— 从提炼硅材料制作芯片,到设计信号编码的底层算法,再到搭建能覆盖全国的基站网络,每个环节都需要数十年的技术积累。 中国在 5G 领域的投入,不仅包括大家能看到的 600 多万座基站,更有数千家企业在材料、设备、软件等领域的协同攻关,光是 5G 标准必要专利就占了全球近 40%,这可不是靠钱堆出来的,而是靠 20 多年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深耕。 截至 2024 年底,印度 5G 基站总数约为 12 万个,其中 95% 的核心网设备来自诺基亚、爱立信,就连基站电源模块这种基础部件,都依赖中国企业供应。 当地运营商甚至承认,所谓的 “5G 服务”,其实是在 4G 核心网基础上加装了 5G 信号发射器,连最基本的网络切片功能都无法实现 —— 这就好比给拖拉机装了个跑车方向盘,看着唬人,实际性能差远了。 更有意思的是,多瓦尔在演讲中还抛出了一组经济预测:到 2047 年印度 GDP 将达 32 万亿美元,同时宣称中国届时劳动力将只剩现在的 23%。 但他没说的是,印度目前 5G 专利数量仅占全球 0.3%,连非洲的南非都比不上;而中国光是华为一家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就超过 2000 亿元,相当于印度全年科技研发总预算的 1.5 倍。 这种只谈目标不谈路径的宣传,让人想起上世纪 90 年代的某国,曾喊出 “三年超越波音” 的口号,结果耗费巨资造出的飞机连适航认证都拿不到,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印度企业在 5G 领域的 “迷之操作” 还不止于此。 2022 年,印度 Jio 公司高调宣布 “自研 5G 成功”,但欧洲电信联盟的检测报告显示,其所谓的 “自研系统”,其实是把爱立信的基站软件换了个界面,核心代码甚至还带着爱立信的版权标识。 这场闹剧 10 天就被戳穿,让印度在国际通信行业成了笑谈。 其实,印度在科技领域的急功近利早有先例。比如其 “国产航母” 项目,喊了 20 年口号,下水三次还没配齐雷达;号称 “自主研发” 的光辉战机,发动机和航电系统全靠进口,性能连中国歼 - 10 的一半都达不到。 这种 “组装即研发”“宣传即成果” 的逻辑,或许能短期提振士气,但对真正的技术突破毫无益处。 通信技术的发展从来没有捷径,从 2G 到 5G,中国花了 30 年才从追随者变成领跑者,中间经历了无数次失败。 印度如果真的想在 5G 领域有所作为,与其在演讲台上夸大其词,不如踏踏实实培养芯片人才、完善产业链 —— 毕竟,基站可以买,专利可以绕,但技术积累的过程,谁也没法替它走。 有的网友表示,从 5G 技术本身来看,它是涉及底层编码、网络架构、芯片设计等多环节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全产业链投入,这是全球科技界的共识。 还有的网友认为,中国在 5G 领域的进展,是从 2G 跟随、3G 突破、4G 并跑到 5G 领先,历经数十年技术沉淀,投入涵盖基础研究、设备研发、网络建设等全链条,核心专利数量和商用规模领先全球,这是行业公认的事实。 也有的网友表示,印度宣称 “两年半实现 5G”,从公开信息看,其 5G 网络的核心设备依赖进口,本土企业更多参与铁塔安装等边缘环节,所谓 “自研” 被曝实为组装国外部件,且存在网速缩水、服务覆盖有限等问题,与 “掌握核心技术” 的标准存在明显差距。 这种宣传与实际的落差,反映出其在技术发展中可能存在急于求成的心态。 科技发展没有捷径,无论是哪个国家,都需要尊重技术规律,通过扎实的基础研究和产业积累实现突破,过度强调速度而忽视核心能力建设,难以在高端领域真正立足。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在印度理工学院演讲时说,中国花了3000亿美元研发
语蓉聊武器
2025-07-15 13:50:2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