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了!比利时老两口真不是一般人啊! 26年前把中国弃婴Nienke抱回家,这

冷冻国际 2025-07-15 17:21:15

泪目了!比利时老两口真不是一般人啊!

26年前把中国弃婴Nienke抱回家,这对夫妻干了个狠事儿——打从孩子会说话就直说:“你老家在中国,啥时候想找亲爸妈咱就动身!”谁成想这话不是哄小孩的!

时间往回拨到1999年冬天,萍乡东大街的巷子里冷得像冰窖,有人发现了一个裹在襁褓里的女婴。   小家伙不哭不闹,身边连张写着名字的字条都没有,好心人把她送到福利院时,登记本上落下“弃婴”两个字。   没过多久,来中国旅游的一对比利时夫妇逛进了福利院。   女人蹲在婴儿床前,看着那双乌溜溜的眼睛就挪不开腿,男人在旁边拍了拍她的肩说,要不我们带她回家?   2000年,这对夫妇办齐了手续,掏了5万美元收养费,把11个月大的女婴抱回了比利时,给她取了个名字叫Nienke,也就是后来的黄楼。   在比利时的日子,黄楼没受过半点委屈。   养父母家里本来就有三个亲生孩子,可对这个黄皮肤的小姑娘,疼得跟眼珠子似的。   她喜欢踮着脚尖转圈,家里就请了专业的芭蕾舞老师,一学就是十年;她好奇东方的文字,书架上慢慢堆起了一摞摞中英对照的绘本。   后来,养父母又领养了一个埃塞俄比亚的黑皮肤女孩,两个姑娘睡一张床,床头总摆着彼此画的画,家里成了个小小的“联合国”。   从黄楼会说话起,养父母就没瞒过她。   他们指着地图上的中国说,你老家在这儿,啥时候想找亲爹妈,我们就陪你去。   养爸为了查清她当年在哪儿被捡的,自己关在书房琢磨了三个月,放大镜往鼻梁上一架就是一整天,中国地图翻得边角都卷了毛。   2015年夏天,养父母把15岁的黄楼拉到身边,翻出福利院的老照片说,这是你的出生地,想回去看看吗?   黄楼摸着照片上的红砖墙,点了点头。   恰好有位中国女游客在比利时听说了这事儿,辗转联系上浙江嵊州的“和合”寻亲工作室,一场长达十年的寻找,就这么开始了。   这十年里,老两口没少折腾。   听说国内寻亲组织常用电子邮件,俩老人硬是逼着自己学打字。   有回寄材料,老头非要塞盒比利时巧克力,说给工作人员提提神,结果巧克力化了,黏得文件上全是,急得老太太直跺脚。   2025年5月,一通越洋电话打了过来。   浙江的商朝阳警官在电话里说,找到你的家人了,在江西萍乡。电   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接着传来黄楼忍不住的哭声。   7月13号那天,黄楼跟着养父母、养姐和黑皮肤的妹妹一起走进了江西的村子。   亲生父母早就在院门口候着,拉了三条红横幅,“欢迎回家”旁边特地加了英文翻译。   85岁的奶奶染了头发,颤巍巍地捧着香在门槛上点着,还塞给黄楼一个上万元的红包。   饭桌上摆得满满当当,一边是红辣椒炒的江西菜,一边是煎得焦香的牛排。   姐姐说提前问了黄楼的口味,怕她吃不惯辣,跑了三家超市才买到合适的食材。   黄楼拿起刀叉又放下,学着用筷子夹了口青菜,亲生妈妈在旁边盯着,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一开始,评论区全是祝福的话,直到有人贴出了1999年那张泛黄的“弃婴证明”。   上面明明白白写着“故意遗弃”,还有福利院的捡拾记录,评论区慢慢变了风向。   有人说,养父母太伟大了,自己有三个孩子还领养俩,把黄楼培养成会跳芭蕾、懂好几国语言的姑娘,现在还支持她寻亲;   也有人指着亲生父母说,当年能狠心把孩子丢在冬天的巷子里,现在还有脸认亲?   其实,原生家庭的抛弃对孩子的伤害,是一辈子都抹不去的。   就像黄楼,哪怕在比利时被疼成公主,心里也始终揣着个疑问:为什么是我?   这种自我怀疑的种子,可能在她第一次听说自己是被收养时就埋下了,跟着她学芭蕾、学中文,跟着她熬过十年寻亲的日日夜夜。   就算现在找到了亲生父母,那份被遗弃的刺痛,也未必能真的消失。   面对这一切,黄楼看得很淡。   她握着亲生父母的手,也挽着养父母的胳膊,说自己不会忘了江西的根,也离不开比利时的家。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95
冷冻国际

冷冻国际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