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家洗车行老板雇佣了16名脑瘫儿洗车,3年总收入高达120多万,可是老板却一个月只给脑瘫儿几百块的薪水,有人说老板太黑了!然而这些心智只有7、8岁的孩子们却不远万里来投奔他,请求跟他工作,甚至亲切地称他为“爸爸”! 在深圳龙岗的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里,有一家叫洗车行。 表面上,它和成百上千家洗车行没什么不同——水枪声此起彼伏,白色泡沫一层层覆盖在车身上,被清水冲刷掉后,露出锃亮如新的车漆。 但若你稍作停留,就会发现有些不一样——那些认真擦拭轮胎、仔细打蜡的工人,大多面容呆滞、走路略显迟缓,他们是脑瘫患儿。 而他们的老板,是一位叫曹军的中年男人,身材不高,皮肤黝黑,脸上常年带着风吹日晒的痕迹。他很少多话,总是默默地站在洗车场的一角,望着这些孩子,就像看着自己的儿子。 曹军的儿子从出生那一刻起便被诊断为脑瘫。起初,他抱着希望,带着儿子跑遍了各大医院、特教学校、康复中心,掏光了积蓄,也赔光了精神。 孩子的病情并无根本好转。一次在福利院门口,他听到一个护士随口说了一句:“这些孩子,只能靠我们养一辈子了。”他整个人如坠冰窖。 那天傍晚,他路过一间洗车行。一个小伙子正拿着海绵擦着车身,动作缓慢但十分认真,旁边的老板不耐烦地催促几句,小伙子也只是憨笑着点头。 那一刻,他突然停下脚步,脑海里闪过一个疯狂的念头:洗车不需要太多技术,重复劳动、操作简单、步骤固定,或许,这正适合脑瘫儿童。 第二天,他立刻行动。租下废弃门面,改造成洗车场。起初只有他一个人,带着儿子练习洗车。他手把手教儿子洗车、擦玻璃、吸尘。 儿子虽然学得慢,但只要步骤固定,反复训练,他也能完成。曹军激动地意识到:这些孩子不是不能工作,只是没人给他们机会。 随后,他开始在福利院、特教机构登门拜访,请求试用几个孩子。第一批只有四个孩子,三个家长犹豫不决,只有一个母亲拍着桌子说:“哪怕是被骗了,只要能让孩子试试,我认了。” 起初困难重重。孩子们行动不便,常常把车洗得更脏。客人埋怨、员工辞职、亏本不断。但曹军咬牙坚持,他自己当老师、当清洁工,还打零工贴补洗车场的开支。 一年后,四个孩子基本能独立洗车,顾客口碑也渐渐传出:“那家洗车行,洗得虽然慢,但特别干净、特别细。” 生意逐渐有起色后,更多家长上门求曹军:“我们孩子也想试试。” 到第三年,他已经雇佣了16名脑瘫儿童,收入超过120万元。然而,舆论的风暴也随之而来。 有热心网友曝光了工资单:“才几百块一个月?这不是血汗工厂吗?”立刻引发舆论狂潮。各种标题如“黑心老板剥削残疾人” “用爱打工,用命洗车”在网上疯传,一时间,记者、网红、维权志愿者蜂拥而至。 面对镜头,曹军不善辩解。他只是淡淡地说:“工资单确实是几百块,但你们来看看孩子们住哪儿、吃什么、穿什么。” 他指着洗车行后院的一排平房,里面整整齐齐摆着十几张床、独立洗漱区和康复器材。 每个孩子三餐营养配比均衡,还定期有医生义诊。每月还得买成人纸尿裤、康复药、衣物洗涤用品,这些全都由洗车行承担。 他甚至请了专人教孩子们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自己穿衣、刷牙、叠被。每个月还有一次集体出游,让孩子们接触阳光和人群。 有家长悄悄算了一笔账:光吃住和医疗,一个孩子每月花费至少2000元,还不包括人为精力和康复陪护。 “那几百块工资,就是个鼓励。孩子们高兴得不得了,每次领钱还会发红包给我,说‘我挣钱啦!’” 尽管事实逐渐浮出水面,但还是有部分人不依不饶:“你赚钱就是心黑。” 曹军听后只是摇头。他说:“我不是慈善家,我只是个爸爸。我也得挣钱,挣了钱,才能开更多洗车店,接更多孩子。” 到2024年,他已经开了第37家分店,在广东、福建、湖南等地陆续设点,累计帮助超过400名脑瘫患者就业。 一些孩子靠自己的工资,给妈妈买了新衣服、给爸爸买了剃须刀。他们不再是家庭的“负担”,而是参与社会的“小小工人”。 有的孩子甚至亲切地叫他“爸爸”,曹军听了,只是鼻子一酸。 记者最后问他:“你有没有后悔过?”
有了后妈就有后爸!7月14日广东,有网友发视频称亲爸和后妈让9岁男孩坐在后备箱,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