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中美交手之后,欧洲有人终于看清楚了现实!波兰学者表示,现在中国和美国已经得出来

奥斯卡永夜 2025-07-16 00:40:12

跟中美交手之后,欧洲有人终于看清楚了现实!波兰学者表示,现在中国和美国已经得出来相同的结论,欧洲正在变得无关紧要!7月14日,南华早报刊文表示,在近期围绕涉俄、经贸问题等同中方展开激烈交锋,又在贸易问题上同美方爆发混乱冲突后,欧盟如今的处境变得岌岌可危。 其一,欧盟在关键资源领域的应对能力显著不足。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后,欧洲企业首当其冲。稀土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高端制造业的核心原料,而欧盟 80% 的稀土依赖进口,其中超过 60% 来自中国。 面对中方的管制措施,欧盟既无法在短期内找到替代供应链,也未能通过谈判达成有利共识,反而因出台限制中企参与医疗器械采购等措施,招致中方对等反制,例如对白兰地加征反倾销税。这种被动局面凸显了欧盟在关键资源博弈中的脆弱性。 紧接着,欧盟在贸易争端中的表现进一步削弱了自身地位。美国总统特朗普自 2025 年 3 月起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 25% 关税,随后又威胁对更多商品征收 30% 关税。 欧盟虽宣布对价值 260 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实施反制,但这些措施多次推迟生效,最近一次推迟至 8 月 1 日。 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让特朗普认为欧盟 “无牌可打”,甚至公开宣称欧盟 “无关紧要”。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欧盟内部在应对策略上存在严重分歧:德国主张通过谈判解决争端,担心贸易战损害本国出口业;法国则呼吁动用 “反胁迫工具”,对美国服务业实施制裁。成员国之间的裂痕,使得欧盟难以形成统一的反击力量。 其二,欧盟在中美战略竞争中的角色日益边缘化。近年来,中美博弈从贸易领域延伸至科技、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而欧盟在这场较量中既无法保持中立,也难以有效施加影响。 例如,在俄乌冲突中,欧盟虽积极对俄制裁并援助乌克兰,但无论是战场局势还是谈判进程,欧盟始终被排除在核心决策圈之外。 与此同时,中美在稀土、芯片等关键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压缩了欧盟的战略空间。中国凭借在电池生产、稀土加工等领域的优势,正在缩小与美国的技术差距;美国则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等政策,试图巩固自身产业霸权。 在这场 “两极竞争” 中,欧盟的高端制造业面临双向挤压,其 “战略自主” 的口号显得苍白无力。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欧盟内部治理机制的积弊。欧盟决策需 27 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导致政策制定效率低下。 例如,在应对美国关税威胁时,成员国花数月时间讨论反制措施,却始终未能形成有力的统一行动。这种内耗不仅削弱了欧盟的国际影响力,也让中美两国对其战略价值产生质疑。 正如波兰学者所言,当 “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开始有所平息后,压力最大的反而是欧盟”,因为它既无法像中国那样通过产业链优势制衡美国,也无法像美国那样凭借军事和科技实力主导规则。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边缘化趋势并非偶然。长期以来,欧盟在安全上依赖北约(实质是美国),在经济上受制于中美两大市场,其 “不选边站” 的策略在中美博弈加剧后难以为继。 特朗普政府更将欧盟视为 “占美国便宜” 的贸易对手,要求其大幅增加军费开支,并在对华政策上配合美国。这种双重压力下,欧盟的战略自主空间被严重压缩。 对此,您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0 阅读:0
奥斯卡永夜

奥斯卡永夜

奥斯卡永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