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哈代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文学家与诗人,著作等身,其代表作之一《还乡》。

孙玉卡说 2025-07-16 10:45:45

托马斯·哈代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文学家与诗人,著作等身,其代表作之一《还乡》。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荒原自然风貌,还可以感受到荒原人的日常生活,体会到他们的善良友好和淳朴。 整本书文字优美而深奥,他对景色的描写生动逼真,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他对人物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人物个性鲜明,内心世界丰富,语言极具感染力。 故事的主人公克林,厌倦了繁华的都市生活,返回他的家乡埃格顿荒原。他一心想用自己的学识,来启迪家乡人愚昧混沌的心灵。 然而却遭到了母亲、邻里以及后来的妻子优苔莎的反对。 优苔莎最初也跟随爷爷生活在繁华之地,后来因父母离世不甘地回到了这片人迹罕至的荒原。 由于她的另类,被荒原人视作巫女,她一直企图通过婚姻离开这里。 起初她与韦狄私下幽会,那时韦狄已经准备同一位叫托玛沁的女孩结婚,因优苔莎的介入,韦狄在结婚当日却悔婚了。 这使托玛沁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在回乡途中,遇到了善良的红土贩子维恩。 红土贩子维恩贯穿故事始终,他是一个勤劳、善良且忠诚的人,他一直深爱着克林的堂妹托玛沁,但那时托玛沁心里只有韦狄。 然而韦狄也并非优苔莎理想的伴侣,她只是喜欢与人争抢,当托玛沁主动放弃后,她又觉得韦狄是没人要的家伙,从而失去了兴趣。 直到遇见回乡的克林,他富有磁性的语言、与众不同的装扮与内涵,还有俊朗的外形,尤其是想到跟着他可以重返巴黎,这让优苔莎内心充满了幻想和渴望。 于是她抛下在荒原黑冢苦苦等她的韦狄,收买家里的仆人,女扮男装混入假面舞会,接近克林。 在她精心谋划下,克林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她,甚至与深爱自己的母亲发生顶撞。 后来,克林与优苔莎结为夫妇,并搬离了母亲家。 然而婚后她并未得到她想要的巴黎生活,而是被迫跟随克林在荒原继续生活。 所有的算计,都是在给自己设套。靠算计得来的婚姻,却未达成她的目的,再加上克林又因日夜读书眼睛受损。 欲望与现实的落差让她几近绝望,她开始与克林争吵,甚至拒绝克林母亲来家,致使克林母亲死在探望儿子的路上。 此时的韦狄因叔父离世,意外获得一笔巨额遗产,他也早已和克林的堂妹托玛沁结婚,并有了一个女儿。 托玛沁是个善良的女子,对感情很专一,一心对待自己的丈夫韦狄,即便她知道韦狄与优苔莎约会也无能为力。 后来,优苔莎打算与韦狄私奔,逃离荒原。 结果在两人约定离开的夜晚,却遭遇洪水,优苔莎不慎跌入水池,闻讯赶来的克林和韦狄也纷纷跳入水中救她。 最终,克林被红土贩子维恩救起,而韦狄和优苔莎却双双溺亡。 故事的结尾是红土贩子维恩靠勤劳成为了农场主,但他始终爱着托马沁,托玛沁被维恩的真诚所打动。 托玛沁带着克林留下的巨额遗产和女儿嫁给了维恩,从此过上了富足美满的生活。 而克林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成为了一名传教士,在荒原演讲,后来又走出荒原,到更广阔的天地传教,实现了他拯救愚昧之人的梦想。 此时他也终于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优苔莎和他确实不是一类人,然而一切都晚了,母亲永远地离开了他。 所以命运总会眷顾那些心存善意的人,所有的算计,最终都会化为泡影。 下面摘抄《还乡》中一些章节里富有哲理的句子,供大家阅读。 1、他希望以牺牲个人为代价提高整个阶层,而不是以牺牲阶层为代价来提高个人。 2、渴望难以得到的,厌倦送上门来的,喜欢遥远的,讨厌眼前的,这一直是有些人的天性。 3、跟随她进屋的是那道斜射的阳光,和这位年轻的太太很相宜。阳光把她照亮,正如她的在场把荒原照亮一样。 4、名声超过财力,是件坏事。 5、冬季的树枝是专门把树叶脱落了,来和风暴搏斗。 6、他的悲哀已经使他的外貌改变了不少,但是这种改变主要还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可以说他有一颗满是皱纹的心。 7、资财不取决于总的数额,而要看花费和收入的比例。 8、青春的背影正穿过呼啸的密林,走向遗忘。 9、生命是在一阵黑暗与另一阵黑暗中之间插曲般渡过的,幸福不过是悲剧中的偶然插曲。 10、对于假日,她的态度,就好像一匹马,自己干完了活儿,在草地上吃草,却喜欢看它的同类在大路上挣扎,别人劳作的时候,她单独得到休息,她才觉得休息的可贵。#哈代逝世95周年#

0 阅读:3
孙玉卡说

孙玉卡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