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6月,朝鲜战争战俘协议达成,李承晚却拒绝在协议上签字,还擅自扣押了27

琴音绕梁意韵绵 2025-07-16 10:56:03

1953年6月,朝鲜战争战俘协议达成,李承晚却拒绝在协议上签字,还擅自扣押了27000名中朝战俘。毛主席得知后大怒,便问彭德怀:“杨勇兵团在哪里?”#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三杨”中的两杨被派往朝鲜作战。 说起“三杨”,最早源于中央红军长征前和长征途中,他们分别是杨得志、杨成武和杨勇,当时三人都是20多岁,但已都是正团级职务,他们分别率领的三个团十分勇猛,敢打、善打大仗、硬仗和险仗,由此闻名于全军。 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火洗礼,三杨都已成长为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杨得志担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为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杨勇则为第五兵团司令员。 1950年,第十九兵团和第二十兵团入朝作战,杨勇见状,主动请缨,但中央没同意,当时对他另有安排,要他负责步兵人才的培养和军事现代化建设,这项工作同样重要。 对此,杨勇并没有抱怨,但心中不免遗憾,谁知就在这场战争临近尾声时,杨勇的机会突然来了。 1953年4月,杨成武因病回国疗养,由杨勇接替他担任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但杨勇却兴趣不大了,因为双方都已在谈判阶段,去了基本没仗可打。 但毛主席不这么看,之前杨成武和杨得志在朝鲜战场取得不俗战绩,毛主席说,“再送一个‘羊’去朝鲜,美国鬼子肯定认输喽!”,事情还果真如此。 杨勇入朝时,双方正就谈判协议做细节上的调整 ,如军事分界线、战俘问题等,美国人着急在协议上签字,但李承晚却不干了,他拒绝签字,还扬言,如果美国人撤了,他自己接手,要一直打到鸭绿江北。 痴人说梦也不过如此,李如此反对协议的达成,主要担心一旦停战,自己的政治地位不保,唯有让战争继续,他才能将权力牢牢抓在手中,这不是强盗逻辑吗? 面对李承晚的阻挠与自大,艾森豪威尔虽然哭笑不得,但为了维护所谓盟国的面子,他还是照顾了李的情绪,提出可以在战后对南朝鲜提供经济援助。 即便如此,尴尬的一幕还是出现了。1953年6月,朝鲜战争战俘协议达成,李承晚还是拒绝在协议上签字。 尽管李的行为遭到美国人的无视,协议还是签订了,但中方不希望就此留下后遗症,于是,彭德怀和朝方代表提出,如果南朝鲜不参加协议,美国应确保其遵守协议,不要在战俘问题上乱来。 但李承晚偏偏就乱来,他将2.7万名本该释放的中朝战俘强行编入南朝鲜军队,这一举动一下捅破了马蜂窝。 要知道,战俘问题得不到解决,中朝双方绝不可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停战谈判就此中断。 毛主席怒了,彭德怀怒了,杨勇也怒了。 主席指示:停战签字必须推迟,再给南朝鲜军以打击,极为必要。毛主席特意向彭德怀询问,“杨勇兵团现在在哪里?” 主席点兵杨勇,彭德怀对他也很认可,杨勇得到消息后,显得有些兴奋。 二十兵团指挥部马上热闹了起来,杨勇看着金城防区,指着沙盘上凸出的敌军防线对参谋说:“看见这个‘大馒头’了吗?推平它,李承晚就老实了!” 杨勇拍着桌子说:“集中三个军,砸开金城!”,此言一出满座皆惊。郑维山随即提醒:“敌人工事纵深300米,地堡群明暗交错,强攻代价太大。” 许世友直言反对:“歼敌一万,自损三千!‘零敲牛皮糖’才是稳妥之策。” 但杨勇坚定地说:“美军已无战心,不会参与,此时正是打垮南朝鲜主力的良机!不重拳出击,谈判永远被动!” 众人争论不下,志愿军副司令员杨得志起身表态:“我支持打,而且三个军远远不够,要打就打个痛快,至少要派五个军。”,举座哗然。 杨得志此言是有考量的,金城防线虽然坚固,但美与李承晚矛盾重重,没有美军的支持,南朝鲜军犹如一盘散沙,更何况他们士气低迷。 四野名将李天佑也表示支持,他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我赞成杨勇同志!” 邓华最终拍板,除了20兵团,邓华调21军、54军、60军加强二十兵团,并配属14个炮兵营、20辆坦克。 许世友也表态,既然要开打,十九兵团全力配合。 杨勇领命,向众将深鞠一躬,说:“此战若败,我杨勇提头来见!” 1953年7月13日夜,暴雨如注,战火在金城上空燃起。随着杨勇一声令下,1100多门火炮同时开火,不到半个小打出1900吨炮弹,南朝鲜军阵地被打成一片火海,地面工事一半被毁,人员死伤无数。 7月20日,捷报传来,5.2万人被歼,缴获坦克34辆、飞机85架,金城以南土地尽收囊中。但杨勇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又在地图前勾画出新攻势,说:“再给我三天,直捣汉江!” 但邓华来电,说:“他们举白旗了!立即停火!” 事后许世友对杨说:“你这五军一拳,比谈判桌十轮管用”,果真如此。 1953年7月27日,中朝与联合国军三方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这个过程只用了10分钟。

0 阅读:116

猜你喜欢

琴音绕梁意韵绵

琴音绕梁意韵绵

琴音绕梁意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