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恶战打醒了俄罗斯,普京终于明白:最危险的人就在身边。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

柳淮蕊 2025-07-16 18:12:06

一场恶战打醒了俄罗斯,普京终于明白:最危险的人就在身边。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最近俄罗斯国防部可真是不太平,一场反腐风暴刮得震天响,连普京大帝都坐不住了。 最让人震惊的,当属7月7日交通部长罗曼·斯塔罗沃伊特突然被免职,当天就被发现死在自己车里,虽然官方说是自杀,可背后的隐情可不少。 咱看看俄罗斯国防部的职务调整,5月12日,普京把干了12年国防部长的绍伊古给调岗了,让他去当联邦安全会议秘书,换上了前副总理安德烈·别洛乌索夫。 绍伊古可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任职时间最长的防长,当年跟着普京南征北战,威望那是相当高。 但这次调整可不是简单的人事变动,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普京这是要整顿国防部的腐败问题。 果不其然,绍伊古的老部下、国防部副部长铁木尔·伊万诺夫4月23日就被带走了,涉嫌收受超过10亿卢布的贿赂,这可是俄乌冲突爆发后被抓的最高级别官员。 到了6月17日,普京又一口气换了4个国防部副部长,任命列奥尼德·戈尔宁为第一副部长,专门盯着财政这块儿,可见反腐力度有多大。 再说这上了西天的斯塔罗沃伊特,他之前是库尔斯克州州长,2024年才当上交通部长,负责全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军事运输这块。 可他在库尔斯克州当州长的时候,就盯上了防御工事的钱,2024年9月,库尔斯克州前州长阿列克谢·斯米尔诺夫被抓,一查才知道,他们挪用了190亿卢布的国防资金,本该修工事的钱,都进了自己腰包。 斯塔罗沃伊特作为之前的州长,自然也脱不了干系。 更要命的是,2024年8月,乌克兰军队趁着防御工事没修好,直接打进了库尔斯克州,这可是二战以来俄罗斯本土最大规模的入侵。 这事儿要是追究起来,斯塔罗沃伊特罪责难逃,所以他被免职后,知道自己肯定要进去,干脆一死了之。 这些官员的贪腐,对前线俄军的影响可太大了。 就说库尔斯克防线吧,本该固若金汤,结果因为钱被贪了,工事没修好,乌军轻轻松松就打了进来。 还有交通系统,斯塔罗沃伊特在任时,俄罗斯航空业因为零件短缺,7月5日到7日就取消了485个航班,1900个航班延误,前线的物资根本运不上去。 更可气的是,国防部人事总局局长库兹涅佐夫,居然倒卖了1700多吨用于建设防线的金属,前线士兵只能用木头和沙袋临时凑合。 这些事儿一曝光,俄罗斯国内民众炸开了锅,69%的人都觉得腐败太严重,对政府的信任度降到了冰点。 美国那边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趁机给俄罗斯大肆加压。 7月14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如果俄罗斯50天内不跟乌克兰达成协议,就对俄罗斯征收100%的关税,还要通过北约给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导弹。 德国、芬兰这些国家也跟着起哄,说要加入“重新武装”乌克兰的计划,这一招可太狠了,俄罗斯本来就被制裁得够呛,再加上关税,经济压力山大。 从形势上看,俄军虽然在顿巴斯和哈尔科夫有进展,但后勤和腐败问题不解决,很难持久。 乌克兰那边态度很坚决,泽连斯基说了,必须让俄罗斯撤军,恢复1991年的边界,否则也不愿意和谈。 而且乌克兰有美国和北约撑腰,武器弹药源源不断,根本不着急和谈。 俄罗斯这边呢,普京虽然想打持久战,但国内经济和民众情绪都不允许,所以和谈可能是个不得不走的路,但关键是双方的条件差距太大,一时半会儿谈不拢。 这么看来,俄罗斯这场反腐风暴,既是内部整顿的需要,也是应对外部压力的无奈之举。 普京心里清楚,不把身边的蛀虫清理掉,俄罗斯在战场上就算赢了,也得输在自己人手里。 可反腐容易,重建信任难,尤其是在战争时期,怎么平衡好反腐和稳定,是普京接下来要头疼的问题。 至于和谈,现在就像卡在喉咙里的鱼刺,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只能看双方什么时候能退一步了。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