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果终于显现了!印度现在几乎成了外资的“坟地”了!   印度的招商策略堪称教科书

萧兹探秘说 2025-07-16 18:22:47

恶果终于显现了!印度现在几乎成了外资的“坟地”了!   印度的招商策略堪称教科书级的“甜蜜陷阱”。以半导体产业为例,2021年推出的100亿美元芯片激励计划,承诺为企业提供项目成本50%的补贴,成功吸引富士康、韦丹塔等巨头入局。   富士康前脚刚宣布投资1410亿元人民币建厂,印度政府后脚就以“审批流程复杂”为由拖延补贴发放,最终迫使项目流产。   类似的剧情在电子制造业反复上演:小米、vivo等中资企业被低价地皮和税收优惠吸引,在印度建立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后,却遭遇税务部门的“突袭检查”。小米48亿元资产被冻结,vivo因“逃税”面临数亿美元罚款,OPPO工厂被指控“环保违规”强制停工。   而当外资企业试图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时,才发现印度的司法体系早已为他们量身定制了枷锁。   2020年《信息技术(中介指南和数字媒体道德准则)规则》出台后,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因“数据本地化”要求被迫重构全球架构;2023年生效的《数字个人数据保护法》更赋予政府随意限制外资企业数据传输的权力,导致跨国公司运营成本激增30%以上。   这种“法律随需而变”且均可溯及过往的操作,让企业在印度的合规成本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而这场资本绞杀战的恶果正在加速显现。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印度在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持续下滑,2023年外资直接投资(FDI)同比锐减43%,创近十年最大跌幅。曾经雄心勃勃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在实施四年后仅完成目标产值的37%,补贴发放率不足8%,大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被迫撤离。   更讽刺的是,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不升反降,从2020年的15.4%跌至14.3%,青年失业率却飙升至20%-40%,形成“产业空心化”与“就业危机”的双重困局。   印度的短视行为正在付出沉重代价。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报告警告,这种“掠夺式招商”模式已严重损害印度的国际信誉,全球产业链重组的红利正加速向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转移。   当富士康宣布撤离、迪士尼考虑退出时,印度工商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已有近2800家外企关闭在印业务,占跨国公司总数的六分之一。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印度制造”,如今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资本骗局,在全球投资者心中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

0 阅读:74

评论列表

龙雀

龙雀

2
2025-07-17 10:11

注水牛,杀猪盘,无信无赖臭阿三

猜你喜欢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