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秘书长刚威胁完中方,火速被法新社嘲笑:现场这一幕太尴尬! 北约秘书长吕特日前在白宫高调宣称,若50天内俄乌未达成和平协议,将对与俄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征收100%关税,点名中国、印度和巴西为施压对象。 但法新社旋即揭露的事实让这场“强硬秀”瞬间破功——根据白宫文件,欧盟自身赫然在关税威胁名单之列,而德国等北约成员国仍在大量进口俄罗斯能源。 这场戏剧性反转暴露出北约战略逻辑的深层矛盾。吕特的表态看似剑指中俄,实则将枪口对准了欧盟经济命脉。2024年数据显示,欧盟对俄石油进口量同比增长8%,德国等国家仍依赖俄罗斯的廉价能源维持工业运转。 更讽刺的是,北约内部对俄能源依赖度高达12%,仅2024年就有520亿立方米俄罗斯天然气流入欧盟市场。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操作,让吕特的威胁沦为国际舆论的笑柄。 中方对此作出强硬回应。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三次强调“坚决抵制单边制裁”,并直言北约“没资格对别国产出命令指示”。 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已形成稳定机制,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其中85%的石油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彻底规避了美元体系的制裁风险。 印度和巴西的立场同样耐人寻味:印度作为俄罗斯石油最大买家,2025年上半年进口量同比激增40%,而巴西则通过金砖机制与中国协调立场,明确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经济胁迫。 这场关税威胁的本质,是美国试图通过北约转嫁自身战略困境。特朗普政府要求欧洲盟国承担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导弹等先进武器的费用,却不愿为制裁引发的经济后果买单。 德国总理朔尔茨虽签署军援协议,却私下抱怨“这是在用德国纳税人的钱为美国军工复合体输血”。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是直言,这种“经济捆绑”正在削弱欧洲战略自主,呼吁建立独立于北约的防务体系。 北约内部的裂痕远不止于此。匈牙利等国公开反对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坚持通过正常贸易渠道获取俄罗斯资源。意大利、希腊等南欧国家则担忧,若欧盟被迫停止进口俄油,其能源成本将飙升30%以上,直接冲击旅游业和制造业。 这种分歧在北约峰会期间尤为明显:当吕特要求成员国将军费提高至GDP的5%时,法国、西班牙等国以“经济衰退风险”为由拒绝签署。 法新社的嘲讽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北约的“统一战线”不过是脆弱的政治幻象。当吕特在白宫慷慨陈词时,柏林的储气罐里还飘着俄罗斯天然气的味道,鹿特丹港的油轮正卸载着来自乌拉尔的原油。 这种表里不一的双重标准,让北约自诩的“价值观同盟”沦为国际社会的笑谈。 正如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访华期间所言:“当某些国家试图用关税大棒恫吓时,他们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现代国际秩序早已不是单极霸权的天下。”
中国,印度,巴西被同时警告!北约秘书长放出狠话!7月15日,北约秘书长吕特警告称
【325评论】【1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