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疯了?” 湖北通山,69 岁老人在 8 年前准备了一副柏木棺材,存放在猪圈里,7 月 7 号清晨,老人发现棺材不翼而飞,差点气晕过去,急忙报警,棺材长 2 米,重 300 斤,不可能一个人就拖走了,而民警找到偷棺材的人后,却看到惊人一幕。 后岭村祠堂的香灰还在缭绕,供桌前的柏木棺材泛着被砂纸打磨过的亮光,正对着祖宗牌位。 张某和张某全蹲在祠堂角落,看见民警推门进来,手里的砂纸 “哐当” 掉在地上。 这口从通山陈某华家猪圈盗来的棺材,此刻被他们擦得干干净净,连边角的毛刺都磨平了。 “我们…… 我们想着先‘敬’着,好卖个好价钱。” 张某的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叶子。 眼神瞟向棺材板上那圈被磨浅的缠枝纹,那是陈某华八年前特意让木匠刻的,说 “子孙绕膝,图个吉利”。 消息传到陈某华耳朵里时,他正坐在派出所门口的石墩上,手里攥着块从猪圈捡的棺材碎片。 7 月 7 日清晨的露水打湿了他的裤脚,掀开盖棺材的帆布时,他先是愣了半晌,然后 “哎哟” 一声瘫在泥地里。 那口棺材是他 61 岁那年,揣着攒了十年的两万块钱,跑到江西武宁的山场一棵棵挑的柏木。 “老木匠说,这木头得在阴凉处晾三年,再上五道漆,才能搁得住。” 老人抹了把脸,皱纹里还沾着猪圈的土,“我守了八年,每年端午刷桐油,中秋塞防虫药,比伺候孙子还上心。” 在通山的农村,“备寿材” 是老一辈人的大事。陈某华的父亲当年就是在饥荒年月,用半袋稻谷换了副薄板棺材,这成了老人心里的疙瘩。 “人活一辈子,总得有个体面的归宿。” 他总跟儿子念叨,“我不占你们的钱,这口棺材就是我的‘养老保险’。” 儿子在深圳打工,每年寄回来的钱,他一分没动,全换成了棺材里垫的丝绸被面、褥子。 猪圈角落那片被帆布盖着的地方,藏着的是他对生死的盘算,对儿女的体谅。 民警小李在现场勘查时,注意到猪圈泥地上有两道深沟,宽约半尺,一直延伸到村口的水泥路。 “300 斤的东西,至少得两个人抬,还得有车。” 他蹲下来量了量沟深,“看这拖痕,是先在泥地里挪,到了硬地才抬上车的,费劲得很。” 村口小卖部的监控拍到凌晨三点,一辆红色三轮车驶过,车斗里的帆布鼓得老高,像装着个长条状的大家伙。 “村里谁有红色三轮车?” 小李问村支书,对方想了想说:“张某,就是那个前两年偷鸡摸狗进去的,出来后天天开着三轮车晃悠。” 排查到第三天,有个放羊的老汉说,后岭村祠堂前两天半夜亮着灯,还听见刨木头的声音。 民警摸到祠堂后墙,透过窗缝一看 —— 张某全正用刨子刮棺材板上的泥,张某则在供桌前摆苹果,嘴里还念念有词。 推开门的瞬间,张某全手里的刨子飞了出去,砸在祖宗牌位上,木头碎屑溅了一地。 “这棺材…… 这棺材阴气重,我们想让老祖宗‘镇’着,卖的时候能多赚点。” 张某结结巴巴地辩解,却没提他俩早在网上联系了个收老木料的,开价三千块。 陈某华跟着民警去认棺材时,手指抚过被磨掉的缠枝纹,突然就红了眼眶。 “这里原来刻着个‘寿’字。” 他指着棺材盖中间,“我大孙子出生那天,特意让木匠加上的。” 老人蹲下来,从口袋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八年前买棺材时的收据,边角都磨烂了。 上面的字迹还清晰:“柏木一副,工钱、木料共 18000 元,2016 年 7 月。” 这钱,是他卖了三年竹子,又帮人看了两年山才攒下的。 审讯室里,张某全交代,他俩合计着 “老人的棺材没人敢报案”,才敢下手。 “半夜三点去的,在猪圈外听了半天,没动静才动手。” 他搓着手腕上的手铐,“谁知道这木头死沉,我们俩抬到路边就累瘫了,歇了三回才装上三轮车。” 他们不知道,陈某华家的猪圈其实装了个旧监控,是儿子去年硬安的,说 “防野猪拱猪圈”,正好拍下了他们作案的全过程。 案子结了那天,村里的老人们都来帮陈某华抬棺材,有人说:“这木头沾了祠堂的香火,更结实了。” 有人念叨:“现在火葬都普及了,还备这个干啥?” 陈某华没说话,只是看着大家把棺材抬回新搭的棚子,比原来的猪圈亮堂多了。 他从家里拎来桶桐油,蹲在棺材旁,一点点把磨掉的地方补好,阳光透过树叶照在他佝偻的背上,像给棺材镀了层金边。 小李在结案报告里写:“案值虽不大,却关乎老人的尊严。” 他想起陈某华说的那句话:“我不怕死,就怕死得不像样。” 在通山,还有不少老人像陈某华这样,守着一口棺材过日子,那不是封建迷信,是他们在这人世间,给自己留的最后一点体面。
“穷疯了?”湖北通山,69岁老人在8年前准备了一副柏木棺材,存放在猪圈里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7-17 17:48:27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