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座,这是空军投下的委座手令。”1947年,孟良崮战役激战正酣,作为北线援军主

思绪永恒 2025-07-18 01:38:25

“师座,这是空军投下的委座手令。”1947年,孟良崮战役激战正酣,作为北线援军主力的李天霞,拿到了蒋介石空头的手令。看到老校长给自己的命令,李天霞后背一凉,委员长这次是动了真怒,可是要让他去救援张灵甫,他可不情愿。 1947年,孟良崮战役硝烟正浓,国军精锐整编74师被围,蒋介石亲笔手令从天而降,砸到北线援军主将李天霞面前。命令清楚:火速救援张灵甫!可李天霞手握手令,却迟迟不动。 李天霞,1907年出生于江苏宝山,家境殷实,父母经营米业生意。他早年在上海中西公学和市北公学读书,性格争强好胜。1924年,受体育教师顾名世影响,他接触三民主义,立志从军。1925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接受严苛军事训练,表现突出。毕业后,他参与北伐战争,辗转湘鄂,作战勇猛,1934年升任上校团长。抗日战争期间,他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屡立战功,1939年升任51师师长,后任100军军长。1946年,他担任整编83师师长,成为蒋介石嫡系部队的核心将领,地位显赫。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在山东沂蒙山区打响。整编74师在张灵甫指挥下,被我军围困在孟良崮。这座山地形险要,乱石遍布,缺水严重,74师的水冷式机枪无法正常使用,美式装备优势大减。蒋介石视74师为核心精锐,认为这是“中心开花”的机会,亲自部署解围行动,调集南北两路援军。南路由桂系将领张淦指挥,北路由欧震协调,而整编83师作为北路主力,距离74师最近,救援任务最重。蒋介石对手下将领了如指掌,南路交给张淦是因为有桂系部队,指挥起来顺手;北路欧震负责协调粤军;嫡系部队则由他亲自掌控。 整编83师本该是救援74师的先锋,但李天霞的表现却让人摸不着头脑。83师驻扎在大官庄,离孟良崮不过几十公里,行军迅速就能赶到。可李天霞迟迟不行动,甚至放出假消息,让上级摸不清部队位置。汤恩伯作为第一兵团司令,多次催促他救援,但李天霞以地形复杂、部队调动需时为由搪塞。张淦接手南路指挥后,第一时间电话联系李天霞,催促他出兵。按照军中规矩,长官命令必须执行,可李天霞仗着黄埔嫡系的身份,对桂系的张淦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 5月16日清晨,国民党空军发现83师在大官庄按兵不动。蒋介石得知消息,怒不可遏,亲笔写下手令,命空军投递到83师指挥部。手令措辞严厉,要求李天霞立即率部救援74师,违者军法处置。收到手令后,李天霞终于有所动作,但仍不全力以赴。他先派19旅57团一个连,携带电台,伪装成整旅行动,掩护74师侧翼。这支连队在桃花山被我军迅速歼灭,83师与74师的联系彻底断裂。随后,他又命令57团前往垛庄,掩护74师后路。57团在夜间遭遇我军猛烈攻击,伤亡过半,最终突入我军包围圈,与74师会合,试图固守。 83师下辖三个旅七个团,但因44旅130团此前被歼,131团驻守临沂,63旅两个团在马山作战,可调动的只有19旅56团和44旅132团。李天霞派56团试探救援,但面对我军两个纵队的严密封锁,56团寸步难行。5月16日,蒋介石再次通过空军投递手令,警告李天霞若再延误,将严惩不贷。迫于压力,李天霞下令44旅132团加入救援。132团沿山路推进,遭遇我军密集火力,进展缓慢。同一时间,整编25师在黄百韬指挥下,沿黄崖山方向猛攻。黄百韬非嫡系出身,急于立功,亲临前线指挥,部队多次冲击我军阵地,但因地形限制,始终无法突破。 李天霞的犹豫直接导致74师右翼空虚。我军抓住机会,集中优势兵力,对74师发起总攻。孟良崮缺水,74师的美式装备失去作用,战斗力大减。5月16日上午,74师全军覆没,张灵甫在战斗中阵亡。据战后记载,我军六纵特务团副团长何凤山带队突入74师临时指挥所,用手榴弹终结张灵甫;另有说法称张灵甫在混战中被流弹击毙。黄百韬的25师虽奋力作战,伤亡惨重,但因救援迟缓,未能改变战局。5月17日,83师抵达孟良崮外围,战场已成废墟,74师的残骸散落一地。 战后,蒋介石震怒,李天霞被军事法庭传讯。法庭认定他无明确违抗命令证据,念其过往战功,免于刑事处罚。1949年,他随国民党退往台湾,担任73军军长。平潭战役失利后,他被判12年有期徒刑,1950年底获保释。1951年,他在金门短暂服役后退出军界,尝试经商,屡遭失败。1967年,他因病去世,终年60岁,葬礼虽有军方高官出席,但其晚年生活黯淡,孟良崮的污点伴随终生。蒋介石以74师残部重建新74师,由邱维达指挥,虽保留番号,但战斗力远不如前。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思绪永恒

思绪永恒

思绪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