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他们才20岁,没有比这更虐的书了
知韫悦读书智慧
2025-07-18 15:13:39
“我们才十八岁,才刚刚开始热爱世界和生活,却不得不对这一切开枪。”
.
一战期间,保罗、阿尔伯特、穆勒、利尔,一群19岁的高中生在老师康托雷克的说教下报名参了军。一开始,他们只是热爱家乡,是老师赞扬的“钢铁青年”,将为国捐躯称为最伟大的事业。
.
然而很快,第一阵炮火就证明了他们的错误,贝姆是第一批阵亡的人,克梅里希在战地医院被截了肢很快就让出了床位……
.
战争被蒙上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在饥饿、鲜血、毒气和死亡中消失殆尽。
.
他们本是对未来饱含憧憬的青年,本该走向工作、责任、文化和进步的世界,却不得不面对残忍、粗暴、孤独、悲伤和绝望。
.
“我们还不满二十岁,我们已经是老人了。”
他们甚至还来不及年轻,就一个个消失在20岁的年纪。
.
而班里的最后一人——“他在1918年10月倒下了,那一天,整个前线都是那么地安宁和平静,军队报告上只写了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
同年11月,德法签署了停战协定。
.
多么讽刺,他倒在了和平的前夕,他死前平静的表情不过是一个孩子最纯真的满足啊,他应该在最后一刻尝到了母亲给他做的土豆饼吧,还有卡钦烤的大鹅,克梅里希传下来的军靴,还有摆满旧书的书架,有鸭绒被的床……
.✨
去年读费舍尔的《第三帝国》时,我曾一度认为“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
现在看来,这些不满20岁的孩子,他们不过是被推搡着坠入深渊的雪花。老师的煽动、时代的狂热像无形的手,把“荣耀”的标签贴在他们背上,却没人告诉他们:想要生存,要以碾碎一切人性为代价。
.
“可我们在和谁搏斗呢,和谁呢?”
“我们的确是在保卫我们的祖国。但是法国人也在这里保卫他们的祖国。谁是对的?”
“我们不想要战争,对方也这么说——尽管如此,半个世界还是都参与进来了。”
.🎈
当个体陷入历史的洪流中,理性能战胜狂热吗?对错是个体能分辨的吗?雪花能阻止雪崩吗?
.
愿这个世界再无战争,愿每个孩子都有青春的二十岁!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