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一句“美国的稀土一点也不稀缺,全世界随便开采,但全世界的稀土却都得运到中国

语蓉聊武器 2025-07-18 15:51:12

马斯克一句“美国的稀土一点也不稀缺,全世界随便开采,但全世界的稀土却都得运到中国提炼加工”。此话一出,美国人当时就破防了! 稀土加工这门手艺,练熟了是本事,搁荒了是遗憾,这话放在中美身上,再合适不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手里握着全球七成的稀土加工产能,加州的矿场机器轰鸣,分离车间里的化学试剂味儿能飘出半条街。 可那会儿他们觉得这活儿又呛又赚得少,环保标准一提再提,企业慢慢把生产线往亚洲挪,中国成了接盘的那个,一边扛着废水废气的麻烦,一边盯着分离罐里的稀土元素一点点提纯。 三十年过去,风向变了。美国想把这手艺捡回来,却发现肌肉早萎缩了。 去年德州有家磁体厂开张,政府给了不少补贴,结果满打满算一年只能产 1000 吨磁体,还不够中国一家中型厂子半个月的量。 更头疼的是,厂里的原料得先装船运到中国,提纯成金属粉再拉回来,光运费就比中国本土生产的成本高两成,资本家算盘一响,自然不乐意干。 澳大利亚人也试过较劲。 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建了座分离厂,号称要跟中国抢生意,结果去年的出货单上,每吨氧化镝的报价比中国北方稀土贵出一倍多,客户转头就把订单改了地址。 中国这边的门道藏在产业园的地图里。 赣州那边儿,从矿山开采到磁体成型,画个圈儿五公里就能全搞定。 矿车刚把矿石运到冶炼厂,隔壁的萃取车间已经调好试剂,提纯后的稀土金属还没凉透,就被送到下游磁材厂压制成型,整个流程像流水线一样转得飞快,运输成本几乎可以忽略。 美国企业却得把矿石当接力棒传。 先从加州运到马来西亚分离,再转道日本精炼成金属,最后送到德国切成磁片,一圈下来,物流费占了总成本的四成。 有次通用汽车想缩短流程,试着把磁片直接从中国运到美国,结果海关一算原产地,额外加了笔税,比绕路还贵,只能乖乖走老路子。 技术账本上的差距更显眼。 中国的工程师在实验室里练了几十年,把稀土元素的分离纯度做到了小数点后六位,废水处理用的碳铵沉淀法,能把放射性物质降到国际标准的十分之一。 美国的实验室里,年轻研究员对着中国专利文献犯愁 —— 全球六成八的稀土专利都在中国手里,每生产一吨产品,就得按价掏 15% 的专利费,想绕开专利重新研发,没个十年八年下不来。 马斯克那句话其实说透了一个理儿:这世上不缺埋在地下的稀土,缺的是把石头变成宝贝的手艺。 中国当年接下这活儿的时候,没人想到能练得这么精,就像老裁缝踩缝纫机,一天踩八个小时,十年下来闭着眼都能走线,美国把这手艺丢了几十年,现在想重新拿起针线,手指早就不听使唤了。 全球产业链就像一张网,你攥着线头,我握着网眼,真要把网扯破了,谁都捞不着鱼。 对于这件事情,有网友表示,分离稀土跟变魔术似的,15 天就能从矿石到成品,澳大利亚那家厂磨磨蹭蹭三个月,成本还翻倍,这差距可不是砸钱就能补上的,就像老裁缝的顶针用了十年,新的就是不顺手。 还有的网友表示,美国想捡回这手艺,网友都觉得悬。刷到 MPMaterials 工厂停工的新闻,底下评论一堆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当年嫌污染甩给中国,现在环保标准卡自己脖子,工人年薪比中国高十倍,成本怎么压? 也有网友算过账,美国造个磁体比中国贵三倍,还得先运到中国加工,这不就是 “自己种稻子,却得找别人碾米” 嘛。 车企那些迂回操作也被网友扒了个底朝天。福特让墨西哥 “倒手” 磁体,通用拆零件绕东南亚,评论区笑称 “这哪是脱钩,是给物流行业送钱”。 大家觉得,真不如坐下来好好合作,中国出技术,各国出资源,非要各搞一套,最后怕是矿挖得越多,亏得越狠,毕竟这年头,缺的从来不是矿,是把矿变成宝贝的能耐。 稀土这事儿,不过是把这张网的纹路看得更清楚了些。 那么你们觉得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1 阅读:50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