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领导俄罗斯25年,他的一切努力,挡不住接下来的大变局?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近日发表评论文章,题为“普京平衡政策的极限”。文章中,两位研究俄罗斯的美国教授提出了他们的核心论点:过去25年来,普京在俄罗斯国内营造出了一种微妙的稳定,这种稳定支撑起俄罗斯赢下一场又一场的对外战争。但如今,这种稳定正走向终结的边缘。 2024年5月9日,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普京总统如过去二十多年般站在观礼台中央。然而,盛大仪式下掩盖的并非坚如磐石的稳定,而是日益紧绷的弦索。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近日刊文尖锐指出,普京精心构建的“微妙稳定”正濒临极限。过去25年间,这位俄罗斯掌舵者以非凡的平衡术维系着国家机器,支撑起从车臣到克里米亚的军事行动。但如今,旧有的平衡支柱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共振压力,一场更深层的大变局正在地平线上酝酿。 普京时代的所谓“稳定”,并非坚不可摧的磐石,而是一套高度依赖精巧平衡的精密系统。其一,内部治理的“可控性”平衡:通过强力部门、垂直权力体系与有限但关键的社会契约(如以稳定换取政治疏离),在高压与默许之间维系社会表面平静。其二,经济资源的“能源-安全”平衡:凭借丰厚油气收入滋养国家财政、关键行业与部分民生,同时将能源财富转化为地缘政治杠杆与军事投入。其三,对外战略的“挑战-威慑”平衡:以核威慑为基石,在局部冲突中展示力量(如格鲁吉亚、克里米亚、叙利亚),既塑造大国形象,转移内部视线,又避免与西方爆发全面摊牌。这套组合拳支撑了俄罗斯在逆境中维持“堡垒”姿态。 然而,当下时移世易,旧有平衡的基石正遭受多重结构性冲击。 数字时代的“信息铁幕”裂缝:传统信息管控在全球化、数字化浪潮中力不从心。VPN技术普及使西方信息渗透防不胜防;社交媒体成为异议新阵地,年轻一代价值观正被重塑。当局强力封堵Telegram等平台,却反显其焦虑。2024年初纳瓦尔尼事件引发的线上线下联动抗议,展示了虚拟空间动员的潜力与管控的极限。信息铁幕的裂缝,正侵蚀着内部“可控性”的根基。 能源霸权的黄昏与制裁绞索:俄乌冲突引爆西方史无前例的能源制裁,强制加速全球“去俄罗斯能源化”。欧洲对俄管道气依赖断崖式下跌,尽管亚洲买家部分填补空缺,但运输成本陡增、议价能力削弱,令俄能源收入锐减。更致命的是全球能源转型大势:可再生能源崛起与碳中和目标,长远威胁着俄罗斯经济命脉。当“能源武器”逐渐锈蚀,维系内部民生、军事投入的财源及对外威慑的资本正被釜底抽薪。经济结构的单一脆弱性暴露无遗。 “特别军事行动”的反噬螺旋:俄乌冲突已演变为一场消耗巨大的持久战。战场僵局带来沉重代价:西方制裁层层加码,国际空前孤立,军事消耗巨大,精英阶层资产与前途受损,兵员损失引发社会痛感。这场本欲彰显力量、巩固内部凝聚的行动,正日益显现其反噬效应,成为动摇内部“稳定”的最大变量。战争长期化犹如无底洞,持续抽吸着俄罗斯的国家元气与社会忍耐力。 预言俄罗斯“崩溃”过于轻率,但断言普京模式能无限延续旧有平衡亦显天真。当下危机指向更深层结构性问题:过度依赖强人政治、能源经济和军事威慑的治理模式,在21世纪全球技术革命、能源转型和地缘政治深刻重构的浪潮中,其适应性与可持续性正遭遇空前挑战。普京的平衡术曾巧妙维持了俄罗斯这艘大船在惊涛中前行,如今却面临风暴升级与船舱内部承压部件老化的双重夹击。 克里姆林宫的高墙能否在数字洪流、能源转型的巨浪和战争泥潭的拖拽下,找到新的平衡支点?当年轻一代在信息的缝隙中窥见不同世界的轮廓,当能源财富的光环在绿色转型中逐渐暗淡,当“特别军事行动”的漫长阴影持续笼罩日常生活——俄罗斯社会积蓄的张力,最终将指向何种形态的释放? 这不仅是俄罗斯的命运抉择,也是对威权韧性在现代世界极限的一次关键测试。普京的平衡术正逼近物理极限,大变局并非预言,而是步步紧逼的现实叩问。
俄罗斯军事专家:美国现在才明白,中国是天然的超级大国。现在美国国内其实也在反思,
【4评论】【8点赞】